发改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要闻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构筑新型产业体系(2号建议案第15期)


发布时间: 2010-10-25 10:56:00来源:武汉发改委办公室字号:[ ]分享: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构筑新型产业体系

--硚口区认真办理市政协2号建议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硚口区牢牢把握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机遇,全力壮大现代服务业、都市工业、房地产业“三大产业”,加速推进老工业基地、旧城区、传统市场和城中村“四大改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较“十五”期末接近翻一番;全口径财政收入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综合排名跃升全省首位;第三产业比重由65%提升到73%,形成一产业基本退出、二产业比重下降、三产业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确立结构调整方向,努力实现差异发展

根据全市产业发展总体部署,硚口区大力发挥比较优势,加大传统产业升级力度,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确定了现代服务业、都市工业和房地产业三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和硚口阶段性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中心城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以现代商贸、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和生产型服务业为重点,以楼宇经济为载体,以总部企业为龙头,以政策扶持为导向,以项目引进为抓手,同步推进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服务业的引进培育,推动建成武汉新世界中心等20余栋商务楼宇,引进服务业企业500余家,14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和一批区域性总部落户硚口,服务业比重较“十五”期末提高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

二是改造提升都市工业。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理念分类推动都市工业发展,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支柱行业和龙头企业,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产业,加快外迁化工产业和其他低端制造业,大力扶持现有的印刷、机电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传统工业正加快向科技型、环保型、知识型、服务型的都市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延伸发展房地产业。充分发挥房地产业在现阶段作为发展载体和税收支撑的重要作用,通过强化成片开发,优化开发结构,提升开发品质,提高商业地产比重,实现开发投资276亿元,创造综合税收35.8亿元,综合效应不断提升。同时,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小户型商品房的建设力度,有效缓解了部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

二、探索结构调整路径,着力促进集约发展

坚持将四大改造作为推动产业升级、节约利用土地、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径,集中打造汉正街商贸旅游区、宝丰商务区、汉西中央采购区、都市工业区、滨水发展带等一批重点功能区,盘活存量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率,实现粗放发展方式向集约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是全面加快传统市场改造。按照“功能分区化、市场专业化、经营法人化、交易电子化、管理一体化”的基本设想,全面加快汉正街“老街新区”建设,大力引进品牌代理等先进业态,强化展示、金融、信息等高端功能,加快转移仓储、物流、加工等不适宜在中心城区的功能,大力发展以“汉正街商情网”为依托的电子商务,依托武汉城市圈异地建设配套加工园区,突出特色旅游功能,完成了汉正街第一大道、品牌服饰批发广场等一批总投资超过50亿元的重大改造项目,改造传统市场80多万平方米,传统市场呈现新的发展活力。

二是全面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坚持“缩小规模、提升质量、优化布局”,全面启动都市工业区“二次改造”,园区规划范围由16.54平方公里调减为5平方公里,对核心区外的工业园区进行整合调整、腾笼换鸟,积极发展工业地产,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累计淘汰低端企业、关停并转化工企业90余家。建成占地320亩的汇丰企业总部,新引进总部型企业、生产型服务业企业100余家,利用闲置厂房建成汉江一号创意基地,2009年全区工业税收达到6.37亿元,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显著提高。

三是全面加快旧城改造。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成片开发为原则,重点推进滨水沿线、轻轨沿线和王家墩商务区沿线的商住、商贸、商务项目开发。2009年,拆迁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超过前三年的总和,今年前9个月,完成拆迁104万平方米,超过去年全年拆迁总和。预计“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拆迁改造400余万平方米,开发竣工面积超过450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提升了城市功能。

四是全面加快“城中村”改造。坚持把“城中村”改造作为统筹区域发展、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任务,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目前全区13个村的改制、双登、社保等工作已基本完成,4个村综合改造规划方案获批,额头湾、农利2个村一期还建项目完成拆迁,投资10亿元的罗家墩村改造工程完工,西部地区的道路交通网络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西部正在成为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

三、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突破发展

坚持强化各项发展举措,全力保障区域经济跨越发展。一是完善政务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招商引税奖励措施,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引导基金,集聚、引进、培育、壮大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企业。二是构筑项目支撑体系。全面完成辖区闲置资源的项目策划,加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三是健全投资融资体系。扩大内外资投资规模,拓宽资金来源,多渠道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快征地拆迁力度,打造一批主题地产和城市综合体。四是建立智力支持体系。创新人才发展政策,培育“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用人环境。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引导,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3.66亿元,同比增长31.2%,较上年同期提高25.7个百分点,增幅跃升七中心城区首位。

关闭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