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5年储备粮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 2016-01-27 07:47:58来源:武汉发改委办公室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2015年,全市粮食储备管理工作坚持以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以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任制为核心,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和流通能力建设,推进储备粮管理创新,强化储备粮监管,夯实仓储管理基础,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一是强化储备粮管理,完善了运行机制。按照省政府的要求,落实了新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调整了品种结构;完善市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对本市辖区新轮入的市级储备粮实行固定成本法,重新核定了入库成本价格和储备贷款;明确了2012-2014年生产的储备粮轮换价亏补贴政策,全力推进储备粮轮换,优化了库存结构;继续推进储备粮集中储存,黄陂、江夏区提前完成集中储存目标;开展春季、夏、冬三季粮油储存安全普查和日常检查。全市无高温粮、严重虫粮、霉变粮,粮情稳定,储粮基本安全。在库粮食冬季储存品质测定全部为宜存。
二是落实粮食应急措施,完善了应急机制。修订了《武汉市粮食应急预案》,重新划分了粮食应急等级,调整和完善相关部门的职责,规范了应急响应程序,强化了应急保障措施。调整了12家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并在省内产区代储企业中备选了6家应急加工企业,日处理稻谷(小麦)能力达6000余吨。从中百、武商、中商所属连锁超市网点和“放心粮店”中选取287个应急供应点,与13家配送中心配套,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粮食应急供应网络。
三是开展地方储备粮审计,规范了储备粮管理。对审计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和查找原因,制定了整改措施,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举一反三,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储备粮管理。
四是组织粮食仓储设施专项调查,摸清了仓容家底。共调查粮食企业67家、库区107个、仓房600个、仓容165万吨;调查油脂加工企业11家油罐220个、罐容38万吨。为全市粮食仓储设施合理规划、分类管理、维修升级等建立了更新发展机制和淘汰退出机制,为建立和实施粮食仓储设施保护制度提供依据。
五是推进“粮安工程”建设,改善了储粮环境。全市共落实3365万元“危仓老库”维修改造资金,全部完成了19个维修改造项目,经省粮食局检查组确认全部合格。国家粮食局、省粮食局领导对我市“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培植新型经营主体,将东方荣升米业有限公司等3个新型经营主体兴建的粮食烘干设施纳入扶持范围。积极推广农户科学储粮,新洲、黄陂区为种粮农户落实了2000套储粮钢板仓,增强了粮食部门的社会影响力。
六是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了“一区一企、一企多点”。重点开展中心粮库和骨干收纳库的土地确权工作,取得明显效果。稳步推进企业土地变性,新洲区1个中心粮库和4个收纳库的5宗土地变性;黄陂区政府区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对国有粮食购销总公司8宗粮库用地在不改变用途前提下,由划拨用地直接补办成出让土地,对企业补交的土地出让金除上交中央外,其余部分全部用于解决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区财政已借款1000万用于该区粮库的土地变性工作。
七是加强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仓储管理水平。分别选派中心粮库主任和业务骨干参加省粮食局组织的粮库信息化和仓储管理培训;邀请武汉轻工大学教授讲授粮食仓储管理知识和安全隐患排查。各远城区通过参观学习和跟班学习的方式互相交流,为中心粮库的高起点规范运行做好准备。
上一篇: 转发市纪委两节期间6起典型违纪问题通报
下一篇: 我市与美国能源基金会合作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