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 监管服务 促进武汉市地方储备粮轮换良性运转
发布时间: 2017-03-13 10:47:49来源:武汉发改委办公室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受到国内供给增加影响和因国内外价差带来的东南亚进口大米冲击,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地方粮食储备的主要品种籼稻谷经常性购销价格倒挂,稻强米弱。地方储备粮轮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粮食销售出库难,库存任务重,购销价格倒挂,承储企业和地方财政均面临较大压力。面对前所未有的轮换难题,武汉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省农发行营业部等相关管理单位积极应对,在确保储备功能发挥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创新运行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加强监管服务,地方储备粮轮换运行逐步转入良性轨道。2017年伊始,新一年度轮换呈现启动快、价格好、优质粮源有效供给增加的良好开局,2月底新城区所有存粮单位全部启动轮换工作,新产优质稻谷和陈粮同步供应市场,轮出的陈粮价格比同类稻谷的低点价格高出约300元/吨,新稻和次新优良稻保持顺价运行,减轻了地方财政负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确立快速轮换的基本思路,在储备粮轮换运行中践行粮食供给侧改革。主要针对长期储存的稻谷在口感、营养、和卖相上都会变差的实际状况,主动适应当今人们追求绿色环保有机的新消费需求,改变传统的储满三年出库、每年轮换三分之一的做法,经报市政府批准将年度粮食轮换比例扩大到50%,加快轮换节奏,为新粮、优质粮及时轮换创造空间,既规避了长期储存造成的价值贬损,同时优化了库存结构,更加适应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出台临时补贴政策,实行改良的价差“兜底”管理模式。当前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在收购环节执行托市价格,是政策行为,销售时又与商品粮油一起在市场流通,是市场行为,因托市价格过高形成的政策性购销价格倒挂让承储企业难以承受。为此经反复研究,武汉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省农发行营业部等相关管理位出台了对2014年(含)以前年度粮食轮换价差亏损据实核补的临时补贴政策,资金来源于粮食风险基金或地方财政自筹,为承储企业专心轮换创造条件。而为了防止购销价差“兜底”管理以后有可能出现的套取财政补贴风险,这项临时补贴政策同时有严格的配套风控措施,要求承储企业销售粮食必须到批发市场公开竞卖、核补需经专项审计、严格区分政策因素和企业行为等,因企业运行不善造成的价差亏损一律不补,规避了“完全兜底”模式下市场意识不强、市场反应缓慢、财政负担巨大等问题。这项临时补贴政策出台以后执行较好,对近两年武汉市地方储备粮轮换的平稳运行作用巨大,补贴资金总额呈逐年减少趋势,2017年轮出的陈粮销售价格回升明显,地方财政负担逐步减轻。
三、适当调整储备品种规避贬损风险。将购销价格倒挂现象并不明显的小麦储存比例由4%调增到8.7%,并保留进一步调增空间,既丰富了武汉市地方储备粮储存品种,提升了应急保障能力,同时也规避了轮换风险,现库存的小麦中,跌价的风险隐患明显小于稻谷。同时由承储企业根据所在区域的生产情况综合考虑,合理搭配早中晚稻、普通稻和优质稻、籼稻和粳稻的储存比例。
四、转变思维,多项选择合适的轮换方式,主动采取了一些适合自身状况又有利于轮换的具体操作方式。
一是成品粮全部储存在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和商业物流配送企业,由承储企业以滚动轮换方式在日常运行中即完成新陈轮换工作。
二是对单个储备规模较小的单位(如省内产区储存单位)由“均衡轮换、三分之二常态保底库存”改为“经报批后可在接近新粮上市以前一次性轮换”,由管理单位武汉市粮油储备公司总控保底库存规模。
三是改变稻谷储存三年后出库的惯常做法,安排部分新稻和次新稻轮换出库,优质优良稻谷基本上保持一年一轮换。
四是促进储备粮轮换与军供体系和应急加工体系互相融合,积极促成区域内储备企业与加工企业联合,拓宽轮换渠道。承储企业与加工企业之间开展了“以销定储、包仓轮换”等多种合作尝试,均取得较好效果。
五是共享信息,行动上注重协同性,出库时机多选择在销售旺季,同时极力错开政策性粮食入市和集中出库高峰时段,打好时间差,近几年粮食销售价格绝大多数都在相对高点。
五、控制关口前移,抓好地方储备粮入库品种和入库时机管理。强调全过程控制理念,从入库环节就开始为粮食的轮换作准备,打基础,引导承储企业选择易被市场接受的品种,严格把好入库质量关。同时,面对当前托市价格经常性高过市场价格的状况,在收购时机上与托市收购打好时间差,在价格形成期及时入市收购,争取成本优势。在保管环节既要确保安全储存,还要秉持绿色环保理念,通过高质量的品质保障促进轮换出效益,全面提高粮食轮换出库的市场竞争力,近几年地方储备粮的出库质量显著提高,市场口碑明显提升。
六、建立轮换风险准备金制度,为地方储备粮体系持续平稳运行打好基础。自2014年开始实行轮换风险准备金制度,建立轮换风险准备金以丰补歉,来源有承储企业轮换架空期间的利费补贴、部分轮换利润、企业自筹资金等。2015年执行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以后,实际入库成本低于全省统一成本价的价差部分也专项纳入轮换风险准备金管理,至2016年底,全市地方储备粮轮换风险准备金已基本达到库存值10%的预期规模,为后续粮食轮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