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张洽棠 季晓莉 蔡 娜
10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详细介绍了国务院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背景、特点以及贯彻实施《条例》将采取的措施,同时还就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情况,回答了中外媒体的提问。
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体现在“四个聚焦”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宁吉喆表示,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顺应社会期盼,推进“放管服”等改革,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为“四个聚焦”。
第一,聚焦减审批减材料,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放宽。持续大幅取消行政许可等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制度。比如,在投资审批事项清单方面,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投资审批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审批管理事项统一名称和申请材料清单》,为规范投资审批行为、提高投资审批“一网通办”水平提供了标准规范。又比如,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方面,2018年12月发布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目前正在制定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同时,进一步缩减2019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比2018年大幅缩减,在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共推出11项开放措施。
第二,聚焦规则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监管不断强化。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在监管过程中,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执法人员随机选派,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再比如,探索推进“大数据”监管。有的地方建设“风险洞察平台”,集合注册登记、商标、行政执法案件等工商系统数据,形成企业的大数据全景信息视图。
第三,聚焦激活力减负担,服务中小微企业力度不断加大。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清理出有违产权保护原则要求的规章、规范性文件5847件。对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案件集中攻坚,推动涉产权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减税降费,近年来,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由185项减少到49项,减少幅度超过73%,降低了不动产登记费等数十项收费项目标准。今年又分两批印发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政策文件,超额完成全国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的任务。
第四,聚焦减环节压时限,市场主体获得感不断增强。一方面,简化优化审批办理环节,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再造审批流程,将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推进信息化技术支撑的“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一网通办”,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政府部门多努力,人民群众少跑路。企业开办、用水用电报装、不动产登记等事项的办理时间压缩50%以上。
宁吉喆强调,下一步,要以《条例》的出台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放管服”的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主要是做到“5个进一步”:
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再推动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进一步清理规范各类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二是进一步推进公正监管。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优化环保、消防、税务、市场监管等执法方式,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共享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进一步做到简政便民。持续减少和规范证明事项,精简公用企事业单位索要的证明材料,2020年6月底前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有效解决烦扰群众的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问题。加快整合政务信息系统,推动政务服务数据和信息可靠交换、安全共享,构建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大力推行APP办事、移动支付,推广使用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力争到2022年前,全国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一网通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四是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信心。落实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证照分离”、简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减工业生产许可证等措施,今年年底前在全国将企业开办时间压至5个工作日以内、办理用电业务平均时间压至45个工作日以内,特别是要破除市场主体反映多的纳税、获得信贷、办理企业注销和破产等方面的堵点痛点。抓好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相关政策落实,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降低融资成本。
五是进一步完善制度法规。《条例》作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第一部综合性行政法规,涵盖了营商环境建设方方面面,与已有法律法规相衔接的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条例》对符合改革方向的创新性做法和具体程序、条件仅作了原则性规定,需要加快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对不符合《条例》精神的法规文件进行必要修改完善,确保相关法规文件与《条例》保持一致。
注重保护知识产权 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条例》中也有所体现。”宁吉喆表示,我国政府注重保护知识产权、改善营商环境所做的工作,主要是4个方面。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全国地方人民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5万多件,同比上升了80%,审结侵犯知识产权罪一审案件2000多件,同比上升了约23%。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900多件、3400多人。“我们将大力强化执法,加快制定完善专利、商标、版权侵权假冒判断、检验鉴定等相关标准。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同等保护,完善商业秘密保护,绝不允许强制技术转让,发现一起将依法查处一起。重点强化整治,深化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重罚严惩各类侵权违法行为。”宁吉喆说。
二是积极推进修法进程,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2018年底,《专利法修正案(草案)》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对故意侵犯专利权行为规定了1~5倍的赔偿,法定赔偿额由1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提高到1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今年4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商标法修正案》,将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赔偿额提高到1倍以上5倍以下,并将法定赔偿额的上限从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宁吉喆透露:“下一步,将加快修订专利法、著作权法,推进商标法新一轮全面修改和专利法实施细则、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建立健全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推动知识产权‘严保护’。”
三是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质量效率,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快保护”。今年上半年,国外在华申请的专利和商标数量有较大增长,专利增长8.6%,商标增长15.4%,延续了多年以来逐年增长的好势头。宁吉喆强调:“我们将加快专利审查、商标注册智能化系统建设,年底前实现将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至17.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压至5个月以内的目标。提高知识产权授权注册质量,促进增加高价值和核心领域专利。”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合作,支持企业海外获权和维权。我国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也会增多。到目前为止,我国为企业编制发布了美国、日本、巴西、印度等多个国家的专利申请实务指引,与28个国家签署了专利审查高速路合作协议。“我们还将持续关注并不断加大力度,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推动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在海外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宁吉喆说。
中国开放的步伐 前所未有地加快
吹风会上,有媒体提出关于我国在金融业开放方面的问题,宁吉喆就此表示,“不限于金融领域,这几年,中国开放的步伐应该说前所未有地加快,开放的大门也在进一步打开。从欧盟商会、美国商会以及一些代表性企业的反映来看,总体上70%的企业还是满意的。”
“《条例》的出台对外资企业有哪些利好?”宁吉喆介绍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要用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各类市场主体打造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包括在华的外资企业。《条例》把中国政府关于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要求转化为法规制度,明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供法治保障。具体来看:
——明确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公平对待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促进外商投资。各国对金融业都有一定的管理办法,中国对金融业的开放,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
——明确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依法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为此国务院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强调准入前国民待遇,准入后公平对待,准入前后都要平等。这次在《条例》中又进一步强调了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明确市场主体应当在国际经贸活动中遵守国际通行规则。
宁吉喆表示,这些制度设计,更加重视对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无论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只要在中国注册,都将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我们欢迎各国企业扩大对华经贸投资合作,包括金融领域的合作,更好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