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运煤专列运量飙升 用煤大户消费反降

减煤增绿 武汉制造业悄然转型


发布时间: 2025-08-18 17:19:28来源:长江日报字号:[ ]分享:

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零碳智慧园区屋顶安装了成片光伏板。周超 摄

□ 长江日报记者刘海锋

本月最新数据显示:“北煤南运”大动脉浩吉铁路开通运营6年来,年运量阶梯式上升。然而,武汉作为这条铁路重要辐射城市,年煤炭消费量却从2019年的2700万吨降至2024年的2235万吨。这看似矛盾的“一升一降”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长江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答案是武汉正在开展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 主动做减法

五年降低煤耗465万吨

2019年通车的浩吉铁路,连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浩勒报吉与江西吉安,如同一条黑色血管,将内蒙古、山西的煤炭源源不断运往华中地区。这条1813.5公里的能源通道,让北方煤炭最快24小时就能抵达湖北。

在这幅热火朝天的能源版图上,武汉有些特别。2024年,这座交通枢纽城市通过浩吉铁路仅接收煤炭10万吨。

当然,武汉的收煤渠道不止浩吉铁路,长江黄金水道与焦柳、京广铁路早已构建起多元的供煤网络。但核查数据发现,2024年武汉的用煤量为2235万吨,对比2019年的2700万吨,降幅明显。

“煤炭消费量下降是武汉主动做的减法。”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叶青指出,从“十三五”后半期开始,武汉市就通过压减钢铁产能、改变电力结构、增大外购电力占比、降低供电煤耗、推进水泥企业“煤改气”及加强散煤综合治理等措施,进一步减少煤炭消费量。

翻开武汉的能源账本可以看到:阳逻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供电煤耗明显下降;武钢实施工艺革新,吨钢能耗持续降低;全市299家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这些举措让武汉在2021—2024年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超10%。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用煤量的直接减少。

■ 减煤不减产

昔日高炉旁崛起现代化绿色工厂

有人质疑,煤炭消费量降至2235万吨,是否意味着城市在发展中“失速”?

恰恰相反,这个主动做出的“减法”,带来了更深刻的产业结构变革。武汉的高技术制造业正以23.7%的速度高速增长,就像正在转型的武钢园区,昔日高炉旁崛起了现代化的绿色工厂。这座“钢铁之城”正悄然变身为“光芯屏端网”的产业高地。

“我们减的是黑色能耗,增的是绿色动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组数据可以印证:2019年,武汉第二产业增加值5988.88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36.9︰60.8;2024年,武汉第二产业增加值6584.45亿元,增长3.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7%,三次产业结构为2.4∶31.2∶66.4。

可以看到,第二产业比重虽有所下降,但其内部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高技术制造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全市“减煤不减产”,正逐步构建起覆盖行业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然,绿色转型也不是简单去煤化。”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重点用能单位动态管理机制的完善,武汉还将以更精细的方式绘制绿色发展路线图,在守护碧水蓝天的同时,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绿色动能。


关闭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