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绿色出行都是加分项

武汉有了首张“绿色成绩单”


发布时间: 2025-09-24 16:13:59来源:长江日报字号:[ ]分享:

长江日报上海讯(特派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黄丰 王彬彬 肖凯)9月23日,在上海举办的2025中国碳市场大会碳市场数智化技术研讨会上,一项“绿色低碳江城指数”评价体系及相关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这套指数可对武汉等长江沿线重点城市进行绿色低碳系统测评。

作为“绿色低碳江城指数”的首个测评对象,武汉有了首张“绿色成绩单”,经评测,武汉市绿色低碳发展等级从2022年的B级提升至2024年的B+级。

测评结果显示:武汉的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全市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约480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47.7%;新竣工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新改建各类公园110个,建成区林荫路覆盖率提升至88%,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83.4%……这些都是加分项。

“这个指数其实是一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如同城市绿色发展的‘体检仪’,能帮助城市发现短板、找准方向。”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院长阎忠宁表示,该指数研发团队系统梳理了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等30余项指数案例、500余项评价指标,构建了一个指标备选库。随后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对备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重要性排序,最终筛选绿色低碳发展、自然生态基底、城市空间布局、气候适应程度四大维度、20项核心指标。同时,该指数选取长江流域以及相近纬度的重点城市搭建数据模型,因此更适合这些城市的评估。

该指数将指数综合得分划分为ABCD四个梯队、10个层级。

“这一指数不仅能够综合评价城市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现状,给出量化分值和等级评定,还能预测变化趋势。”阎忠宁说,过去,城市绿色低碳程度只能靠经验判断,该指数实现应用数据的科学决策。这一指数为长江沿线城市提供了一把科学的、可量化的“低碳标尺”,城市的绿色转型进展变得可测量、可比较、可追踪。“引入这一指数后,长江沿线的城市管理者可以像查看天气预报一样,查看城市的‘绿色指数’,帮助城市识别短板、优化政策,推动区域协同绿色发展。”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实践早已悄然展开。全球最大的纯电池动力船“长江三峡1”号、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等清洁能源船舶,正成为长江上的新风景。2025年8月数据显示,长江干线清洁能源船舶数量同比增长35%。从电池动力船舶到城市绿道网络,从绿色工厂到清洁能源设施,这些已成为“绿色低碳江城指数”的加分项。


关闭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