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10-10 15:33:00来源: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一、构建制度体系
(一)强化规划战略引领作用。《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武汉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武汉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明确进一步构建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布局完善、功能互补、统筹衔接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市政府陆续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武政规〔2021〕6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规〔2023〕13号)等重要文件,发布全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项目,每年将养老服务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重要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卫健委联合印发实施的《武汉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武发改社会〔2022〕494号),明确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标和养老服务供给水平。
(三)推动政策细化落实。各有关部门积极协作,推动市政府支持政策细化落实,出台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特困供养机构体制机制改革、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居家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健全高龄津贴、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等制度,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二、健全服务体系
(一)拓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一是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搭建16个市、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329个线下服务网点,累计为老年人提供以助餐、助洁、助医和远程照护等“三助一护”为主的服务900万人次。二是推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适老化改造,采取政府补助、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为居家老人安装智能化、适老化设备,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探访关爱、精神慰藉、委托代办等上门服务,截至2023年底,累计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8586户、建成家庭养老床位6885张。三是开展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清理整治,实现城市社区养老设施100%覆盖,农村90%以上覆盖。四是推进社区养老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进一步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通过评级考核、差异化补贴、连锁运营奖励等措施,引入200余家运营主体,社区养老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达到98%。
(二)扩大助餐服务。一是探索在街道逐步建立“一个中心厨房+N个配餐点”的老年助餐服务模式,全市已建成470处具备助餐功能的老年助餐设施,中心城区街道基本实现全覆盖。二是积极推动将社区食堂建设纳入全市生活圈评价指标体系,鼓励各生活圈利用奖励资金推进社区食堂建设,针对老年人用餐给予每餐3—10元不等的优惠。
(三)提升机构养老服务质量。一是提升设施供给能力,建设江岸、江汉、武昌等8个床位500张以上的区级养老中心,布局建设9个区域性特困供养服务中心和33个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含省级)。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实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和消防、食品、金融等风险整治,开展等级评定、“双随机、一公开”“双评议”“质量月”等活动,将养老机构纳入市、区养老服务平台进行统一监管,实现基本规范国标达标率100%。
(四)深化医养康养融合发展。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了28家集医、养、康、护于一体的医养融合康复服务中心,满足老年人就近诊疗需求。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将居家老年人优先纳入家庭医生重点签约人群,建立健康档案,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和中医保健服务。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按类型分别给予5万元至3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全市医养结合机构70家,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5.3%。
三、培育市场动能
(一)培育养老服务领军企业。多部门联合推动成立武汉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发挥国有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推进全市涉老资源整合,带动养老产业延伸,促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目标打造全国知名的康养产业综合运营服务商和智慧养老系统化解决方案提供商,5年内承接运营养老机构8家,管理养老床位1万张,服务老年群体2万户。
(二)鼓励社会力量拓展养老服务项目。一是鼓励餐饮、家政、物业、医药等行业的企业探索开展养老服务,吸引中国康养、太平洋保险、华润置地等全国知名企业在武汉投资养老产业,友缘家政服务集团、炎黄家政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地龙头家政企业整合在家政、物业、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优势资源,立足于社区,为家庭提供老年人的入户照护服务,运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老年食堂,建设一体式家庭综合服务社区服务站。二是建设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城市,通过政府给予建设补贴,鼓励中国康养集团等全国大型连锁养老企业在武汉开展普惠性的养老服务,累计建成普惠养老床位2000余张。
(三)规范涉及养老服务内容的行业标准。支持指导我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制定发布《武汉市家庭保洁服务质量验收规范》《武汉市家政服务入户服务通用流程规范》《武汉市居家收纳服务标准》《武汉市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规范》等4个涉及养老服务有关内容的团体标准,内容涵盖了居家养老、居家收纳等专项服务标准。启动四项团体标准推广应用工作,对29家贯标试点企业授牌。
四、加大支持力度
(一)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明确通过一般公共预算、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等多种渠道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经费,其中全市每年统筹安排市级养老服务相关资金约1.3亿元,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占比不低于60%。
(二)加大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力度。明确要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用房。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的,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达标。
(三)加大服务队伍建设培养力度。支持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开设养老护理员专业,鼓励社会力量申办养老护理类职业培训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培训机构申报定点培训机构。支持并鼓励城乡劳动者参加养老护理等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并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补贴。目前,湖北中南技工学校等18所技工院校开设了护理专业,全市各区人社部门管辖的10家职业培训学校拥有养老护理员专业培训资格,武汉济慈安职业培训学校、友缘家政职业培训学校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常年开展养老护理员工种相关培训。
(四)加大对上政策资金争取力度。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21〕895号)要求,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持续推动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累计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近5300万元。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争取我市评定为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等工作突出城市,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奖励中央预算内资金50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加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号),研究起草符合本市实际的银发经济发展方案,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促进养老新业态发展,推动医、养、旅、居、文、体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的经营主体,加强要素保障,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升银发经济服务品质,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