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构建创新的战略性绩效指标体系(绩效动态第8期)
发布时间: 2010-11-09 11:54:00来源:武汉发改委办公室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我市加快构建创新的战略性绩效指标体系
为落实领导决策,用高标准谋划武汉发展战略和年度目标,10月28日市绩效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2011年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设工作。各有关责任单位分别通报了传统经济总量指标体系、经济结构效益指标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城市文明指数指标体系等7大指标体系的最近研究成果,结合“十二五”规划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2011年及“十二五”指标考核体系框架建议。市委副秘书长尹海香、市发改委巡视员袁朝、市委督查室主任刘悦斋、副主任晏宇桥参加会议。
年初,市绩效办将建立创新的绩效指标体系作为年度工作目标分解下达相关绩效责任单位。各单位高度重视,市财政局、科技局、环保局专门设立课题组,与大学或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从理论发展、设计原则、技术方法、多元视角和指标结构上加强研究;市统计局成立专班,在上年研究基础上,强化对先进城市和国际前沿发展的跟踪研究,提出具有武汉特色的指标体系框架建议;市发改委、市文明办结合国家要求,提出2011年专项指标规范和工作标准。会上,市财政局着眼经济效益提升和经济结构转变,提出准绿色GDP、城市竞争力-幸福指数、产业效率比等绩效指标。市环保局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强减排力度,提出七大类37项指标,建议绩效考核新增氨氮、氮氧化物等15项绩效目标。市统计局加强传统经济指标和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研究,收入水平、生活质量、保障体系、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公民素质、民主法治指标成为关注重点,突出反映了我市“五有”成就、“两型”特色、“和谐”进程。市科技局提出增加企业Ramp;D占GDP比重、公众基本科学素养、自主创新产品数量、发明专利量等核心指标,进一步明晰创新投入能力、环境支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的培养和强化。市发改委结合国家碳减排目标,研究建立碳排放强度统计、检测及考核体系。市文明办结合2011年全国文明城市申报考核命名的工作要求,建议将志愿服务工作等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目标。
在听取各单位的汇报后,市目标办刘捷提出,构建绩效指标体系必须落实国家战略和武汉发展要求。当前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和国内利益格局调整都将在今后若干年深刻影响我市发展进程,近期国际金融和贸易纷争升级,国内国民收入分配将日益成为热点。我们必须以面向“十二五”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指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竞争力,提高发展的科学性和包容度。当前,重点是尽快提出适合武汉发展需要的前瞻性、战略性分层次目标,包括城市绩效目标、部门职责目标和超前跟踪目标。7大指标体系既要自成系统,又要加强相互衔接,加强研究深度,争取成为全市绩效目标体系的重要支撑。
袁朝主任指出,此次会议是按照杨松书记“要站在世界眼光的高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的要求召开的。6个单位对7大指标体系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下一步,要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一是要反映现状,找准方向,寻找差距,为领导决策服务。二是要为“十二五”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目标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三是要抓住中部崛起、两型社会、自主示范区三大机遇,优化指标体系。四是要为改善和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服务,坚持可持续、协调发展。五是要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市财政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一般预算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五险、社保、工资等惠民方面的投入力度。市环保局要做好环保城乡一体化,建立管网收集系统新标准,探索放射性物质污染控制标准,加强汽车尾气减排力度。市文明办要结合各区特色重点发展,将武汉打造成为便于居住、创业的宜居城市。市发改委要与统计局加强联系,完善能耗指标统计范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市科技局要抓住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力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刘悦斋主任要求做好三个“进一步”:一是进一步强化指标设置的科学性;二是进一步提高指标考核的可操作性;三是进一步明晰指标设置的阶段性。
尹海香副秘书长对这次会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6个单位对七项指标的研究非常认真,成果显著。下一步要将这些研究成果与指标考核相结合,落实市委要求,反映市情,为领导提高决策依据:一是引导科学发展,切实改善民生,加强民生净福利指标的统计力度。二是进一步完善研究,结合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结合武汉实际,进一步深入研究。三是立足长远、着眼当前、注重落实。相关部门要加强交流合作,研究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确定2011年指标考核体系框架,为“十二五”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目标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