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18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09-29 09:49:00来源: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字号:[ ]分享:

蔡剑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拓宽内循环道路,携手共建无废城市,驱动生物质燃料再制造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对于进一步发挥我市优势,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导向,积极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大力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促进生物质燃料生产应用,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工作推进情况如下。

一是做好顶层工作设计。印发《武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武汉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印发《武汉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提出秸秆高值利用、污泥无害化处置、一般工业固废处置等工作举措,为生物质燃料应用夯实了政策基础。

二是提升废弃物利用水平。培育壮大固废综合利用企业,推动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业行业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大宗工业固废已实现全量化利用,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97.95%。持续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投入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秸秆收储体系建设、资源化利用发展;有关部门多次联合开展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督导巡查,通过多途径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成效,目前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实施一批污泥处置利用项目,确保全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和资源化利用率保持100%,其中焚烧利用的污泥占比约26%

三是加强政策资金引导。充分发挥各级政策性资金激励作用,支持符合国家、省政策支持范围的项目申报上级资金,引导相关企业实施生物质能加工、利用项目。2025年,支持生物质锅炉改造及蒸压余汽综合利用建设、生物质热力锅炉设备系统更新改造等一批项目申报设备更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武汉通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厂建设等项目申报节能降碳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鼓励重点用能企业谋划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拓展生物质能源示范应用范围。督促经开区完成生物质清洁燃烧技术系统及供热示范、生物质热解联产联供成套设备产业一体化等一批工程应用项目。

四是强化先进技术支撑。制定《武汉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实施方案》,聚焦能源等重点行业领域,部署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突破行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行动等,构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加强生物质能领域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平台聚焦生物质资源化利用领域攻关重大关键技术。目前我市已拥有生物质热化学技术、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等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推动绿色低碳装备研发制造,目前我市磷石膏、污泥、农林等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有机固废闪蒸干化耦合热解气化装备等先进技术装备已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

五是加强无废理念宣传。召开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通报建设工作成效。利用六五环境日”“国际无废日等契机,指导工厂、景区、商场等各类无废细胞通过网站、视频、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做好无废城市理念科普和成效宣传。发挥长江日报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优势,进一步做好宣传引导和示范引领工作,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微信公众号已累计10次刊发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内容,在社会层面营造出无废城市建设氛围。

下一步,各有关部门将持续发力,以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为抓手,统筹城市发展与废弃物管理,促进生物质燃料研发、制造、应用,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绿色底色。

一是推动园区绿色发展。鼓励生物质能相关企业进园区,形成集聚发展效应。依托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快园区用能结构绿色转型,推动利用生物质能等替代化石燃料和原料。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推进新洲区循环经济园、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园区项目建成投产

二是落实政策法规要求。严格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要求,实施化石能源减量替代与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等工作举措。聚焦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煤行业,推行煤炭减量替代鼓励开展生物质燃料掺烧。宣贯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要求,支持园区积极申报试点建设。

三是加强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发挥两新国债资金引领带动作用,支持生物质燃料制造、应用项目申报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回收循环利用等相关投向。支持循环经济助力降碳项目申报节能降碳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等国家、省级专项资金。持续发挥市级财政资金激励作用,重点提升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四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作用,加大各类政策、典型案例、先进经验的宣传力度,激发投资活力,鼓励公众参与,引导形成有利于循环利用的舆论氛围。利用六五环境日”“国际无废日”“全国生态日等活动,宣传普及无废城市相关知识,深化社会公众对生物质能的科学认识。

五是促进对外交流合作。鼓励重点高校、机构、企业积极参与服贸会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东盟生物质与固废大会等国际化活动,交流学习生物质燃料制造前沿技术和成熟经验。依托我市科教人才集聚优势,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等牵头发起和参与国际科技项目和学术会议。

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718


关闭 【打印此页】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