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要闻

创新转型促发展 中部崛起展新姿


发布时间: 2018-02-01 09:19:48来源:武汉市发改委字号:[ ]分享: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杨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2006年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17年,中部六省GDP总和为179412.37亿元,占全国经济比重达到21.7%,超过1/5。六省的GDP增速全部高于全国6.9%的GDP增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的GDP增速分别为8.9%、8.5%、8.0%、7.8%、7.8%和7%,成为拉动经济上行的“新引擎”。

2016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至2025年)》,对中部提出“开创全面崛起新局面”的新目标,核心要义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2018年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中部六省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总结过去成绩,展望2018年,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开放、“一带一路”建设等成为关键词。

科技创新引领,双创打出发展改革“组合拳”

“创新”,是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议题。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要推进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动能加快转换,改革开放创新持续深入;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的聚焦点是,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襄阳、宜昌建成区域性创新中心,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江西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将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南昌腾讯众创空间等重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时下,创新创业对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科协共同举办的“2017创响中国”系列活动,打造了一张亮丽的创新创业品牌。2017年4月27日,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双创示范基地烽火创新谷,拉开了“2017创响中国”大幕。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与会表示,创新是湖北最大的资源、优势和潜力,省里将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7年9月12日,“2017创响中国”湘潭站启动。湘潭是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区域,创新要素活跃。“希望湘潭在人才培育、创新发展、平台打造深度融合起来,不断培育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湘潭高新区国家级双创基地为引领,带动高新技术产业链条不断壮大。努力营造协同共享的双创氛围,培育点燃全社会的双创激情。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一如既往地将各类优势资源引入湘潭,更好地促进湘潭双创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到会表示。

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卓群表示,“十三五”以来,湖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从载体建设、平台发展、创新服务、产业培育等不同领域发力,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希望湘潭市、湘潭高新区能进一步激发双创活力,推动全省双创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7年11月16日,“2017创响中国”郑州站活动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正式启动。郑州作为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工业技术雄厚,创新要素活跃,氛围浓厚,对推进创新工作得天独厚。“国家发展改革委愿意与河南省和郑州市一道,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部署要求,积极开展学习建设,加快政策落地生根,塑造出郑州双创发展新模式。”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创业发展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2017年11月30日,“2017创响中国”在合肥圆满收官。“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综合科学中心,创新创业资源非常丰富。合肥高新区是国家首批区域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安徽省和合肥市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着力改善政府服务,培育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活力,扎实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希望安徽省和合肥市继续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动协同发展,做好示范推广,打造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新亮点,不断开创创新创业工作新局面。

“2017创响中国”开启于武汉,收官于合肥。总结本年度双创成果,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创新创业事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市场主体爆发式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支撑平台更加完善,服务能力跃上新水平;创投规模不断壮大,对创新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双创示范基地达到120个,众创空间数量超过42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3200家,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多元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态势,服务业态不断向更高层次迭代演进。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部赶考“新经济”

201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会城市地位,增强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和服务功能,提升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继续做大做强洛阳、宜昌、芜湖、赣州、岳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和服务链,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节点。

山西笔尖钢、河南无人驾驶技术、江西LED技术、湖南磁悬浮列车、湖北光纤通信、安徽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在全国新兴产业格局中,越来越多的中部地区的企业成为行业引领者。

山西省,我国最主要的煤炭产区之一,长期超负荷地开采,导致经济结构单一。为了实现“从煤老大到能源革命排头兵”的转型,山西加快先行先试,努力探出新路子,擦亮转型综改这一“金字招牌”。在山西深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对破解山西省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走出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制度,健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机制,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山西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加快发展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能源革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高端碳纤维、笔尖钢、高铁轮轴钢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过去5年高新技术企业由290家增加到1117家。

《湖北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纲要(2015-2020)》提出,要抢抓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全面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湖北位于长江中游,在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背景下,各地自我加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北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纲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谋划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业跨越发展、农业转型发展的三大工程,为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空间和支撑。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通知》中,作为湖北唯一入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的黄石市既是资源型转型城市,又是老工业城市,特别是2009年列入国家第二批转型试点城市以来,坚持以老工业城市“绿色转型”为主线,形成了具有黄石特色的转型发展典型模式。

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确立的首批1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2017年1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有关负责人一行来湖南专题调研湖南中部(株洲-湘潭-娄底)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工作,重点了解示范区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效经验,以及在加强组织保障、落实配套政策等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

江西省2017年以8.9%的GDP增速位列中部第一、全国第五。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6%,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5.1%,提高0.2个百分点。江西已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支柱产业。据江西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处负责人介绍说,江西将主攻新制造经济、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智慧经济和分享经济等五大领域,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竞争力强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近两年新兴产业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建设全面展开,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2%和14.5%。

近年来,中部六省相继出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系列政策措施,2017年,中部六省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势头强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过去5年,我国中部很多省份在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而未来,它们也谋划开拓更加广阔的开放空间。

比如安徽省,5年来,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从6.2%提高到24.7%,跨境电商贸易额年均增长3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73亿美元,年均增长13%,境外世界500强在皖设立企业增加到152家。在对外开放上,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积极创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主动跟进融入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强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打造更高能级的开放型经济新平台,走出更加宽广的对外开放新路子。

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即将走过40个春秋,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个中外合作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诞生地,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传承晋商精神,厚植开放文化,融入国家开放大战略,为转型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湖南省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东盟、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落实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三年行动计划。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支持发展国际铁路快线、国际航空货运、国际水运和国际多式联运。

再如,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江西一方面将加快关键通道和重点工程建设,构建联通内外、安全通畅的对外开放通道,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另一方面,将实施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带动产能和设备“走出去”。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成果的中欧班列在2017年建设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开行数量迅猛增长,全年开行3673列,同比增长116%,超过过去6年的总和。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推动中欧班列、江海直达航线、多式联运发展。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河南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实现每周18班全货机满负荷运行,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243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3万吨;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超过1000班,实现每周“去八回八”高频次运营。

自2016年中欧班列统一品牌以来,中欧班列快速发展,开行质量不断提升,货值显著增加,回程班列快速增长,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沿线各国间的经贸往来,也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严鹏程日前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欧班列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新时代联通亚欧大陆的实体纽带,带动了我国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了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完善了国际物流运输体系,成为国际陆路运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方面共同合作,推进中欧班列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续地发展,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品牌。”严鹏程说。


关闭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