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要闻

中国不断刷新“世界贡献”坐标

从全球0.8%到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发布时间: 2018-11-05 12:56:40来源:长江日报字号:[ ]分享:

    今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这场盛会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是迄今为止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回望40年来路,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比重0.8%,2013年起至今,中国始终占据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交椅。

    “对人类作比较多的贡献”,中国真诚履行着大国责任。统计显示,中国经济增量占全球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世界推动发展离不开强劲的中国发动机。

    “谢谢中国”:

    这些商品中国进口量全球第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到2017年,按人民币计价,我国进出口总额从355亿元提高到27.8万亿元,增长782倍。

    782倍增长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中国式贡献。

    在中国进口量排全球第一的商品榜单上,有一长串数据:原油,2017年进口4.2亿吨,同比增长10.1%;木材,进口927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5.7%;粮食,2017年进口13062万吨,同比增加13.9%;大豆进口9553万吨,同比增加13.8%;芯片,2017年进口了3770亿块,花了2601亿美元……

    中国是世界12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经贸也往往成为双方外交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严肃兑现着自己的承诺。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建清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创造如此耀眼的“中国奇迹”,根本原因在于坚定对外开放,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中,激发了企业活力,大大提升创新能力,造福自身,也造福于世界。

    中国分量:

    全球12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伴随着进出口贸易世界罕见的高速增长,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中国正在世界贸易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据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统计,现在世界上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

    中国也是增长最快的全球主要进口市场,进口增速比美国、德国、日本和全球分别高出8.9、5.5、5.4和5.3个百分点。

    中国进出口贸易飞速发展,表现在数量和分量上,质量上有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90年代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进入21世纪以来,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建清说,以集成电路、通信系统设备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占比不断提升,例如华为、小米等领军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速布局全球市场,智能手机等高端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

    中国红利:受惠于世界,又惠及全球

    中国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受惠于世界,又惠及全球。

    中国是第一大制造国,是许多国家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的来源地;中国也是举足轻重的进口大国,进口额约占全球份额的1/10。

    腾飞之初的中国,游刃于世界各国广阔市场中,让全球分享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发展起来的中国,从世界各国进口各种产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同时,也“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在武汉,6年来已有千余趟中欧班列满载武汉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企业生产的电子元器件、服装、日用品等产品开出,由阿拉山口出境,驶往德国汉堡。中欧班列又将法国红酒、德国啤酒、俄罗斯食用油、白俄罗斯牛奶等食品运到武汉,丰富广大市民的餐桌。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表示,推动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有两件标志性事件:一是自贸区的建立,二是进口博览会的召开。陈波说,中国不但要“卖全球”,还要“买全球”,中国贸易战略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我们今天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相比以往更便宜的进口海鲜、水果和其他商品,与国家所做的各种改革、努力分不开。”

    中国搭台,世界唱戏。在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泛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充分体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长江日报记者马振华 章鸽

关闭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