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抢抓机遇补短板,抢抓机遇补短板,千方百计稳投资
发布时间: 2019-12-17 09:21:27来源:中国经济导报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今年以来,湖北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六稳”部署,坚持把稳定有效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抓实项目谋划、前期工作、要素供给、环境优化、督办落实等关键环节,1~10月份,投资同比增长10.7%,增速排名全国第三位。湖北的主要做法有:
首先是抓谋划。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谋早谋深谋实补短板项目。
一是抢抓机遇抓谋划。抢抓国家“补短板”政策机遇,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十大领域实施意见工程化、项目化,1~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7.0%,较去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为抵御经济下行压力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二是突出重点抓谋划。去年第三季度就开始着手编制全省重大项目推进计划,对今明两年续建、新开工的1079个10亿元以上项目实行清单推进、跟踪问效。湖北省委省政府每年对各市州谋划的重大产业项目督办推进,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落实责任抓谋划。围绕国家战略实施,紧扣湖北“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长江经济带“双十工程”等决策部署,每位分管副省长和省直各部门都承担项目谋划责任,将各项战略按照“规划-概念-工程-项目”的要求细化实化,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列出责任清单,滚动考核通报,促进工作落实落效。
其次是抓服务。今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把“一优两落”(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项目落地)作为工作重点,针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融资难、协调难等突出问题,加大服务力度,为项目顺利建设提供保障。
一是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同推进机制。湖北省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联合发文,建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储备联动、协同推进、信息共享、通报奖惩四项工作机制,组织各地发展改革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协作配合,梳理提出专项债券项目。
二是建立投融资服务常态化机制。今年以来,湖北省发展改革委与湖北省人行、建行及省投融资平台公司两次举办全省重点项目、实体经济投融资对接会,会同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开展长江大保护项目专题投融资对接会,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依托省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介民间投资项目。通过举办不同领域不同专题的投融资对接会,搭建起了政银企常态化交流对接平台,为项目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三是建立持续深化投资便利化改革机制。深入推进投资审批标准化、报建简便化、服务便民化、监管常态化“四化”改革,出台区域性统一评价、先建后验改革方案。对全省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6个信息化平台进行深度融合互通,打造具有项目谋划、审批、调度、监管、预警、推介、分析等全流程管理功能的重大项目智慧应用平台,在无锡全国发改系统投资法规培训暨在线平台建设应用推进会上获评三星级示范平台。
四是建立上下协调联动机制。坚持湖北省主要领导领衔推进、分管领导分片包保联系机制,市州建立“五个一”包保(一个项目、一名领导挂帅、一个部门负责、一个专班服务、一个项目秘书)和“三办”(部门分办、联席会议交办、专题会议督办)工作机制,分层、分类、限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京东方10.5代线今年9月顺利点亮,长江存储项目64层芯片开始批量生产,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年底前通水,汉十高铁于11月底建成通车,农网改造工程提前一年完成。
最后是抓推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发挥预测、预警、预案“三预”职能,抓实投资项目储备库、建设库、达效库“三库”建设,开展定时、定向、定项“三定”调度,扎实推进投资和项目建设。
一是发挥“三预”职能。紧盯全年投资增长目标和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逐月研判投资形势,对影响项目建设的关键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科学预测、及时预警、精准预案,每月形成投资专报送省、市两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将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工作建议上升为全省工作要求,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上下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三库”建设。建立从谋划储备到建设推进再到竣工达效的项目管理全过程全周期工作机制,实行省、市、县发展改革部门分级管理,对照每年储备项目总投资不低于上年度完成投资的2倍、年度开工项目不低于储备项目30%的目标,压实各地项目谋划推进责任。
三是狠抓“三定”调度。坚持“旬分析、月调度、季结账”,突出关键时段节点,报请湖北省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召开两次全省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现场会,分管领导每月召开分析调度会,每季度对各市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新开工重大项目情况考核排名,前三位奖励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后三位约谈。湖北省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工率已超90%,省委省政府督办的重大产业项目、省级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程用文)
上一篇: 切实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为市民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下一篇: 武汉认定首批总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