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经验和做法
发布时间: 2010-06-09 08:25:00来源:武汉发改委办公室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6月7日,国家发改委在成都市召开2010年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主题,总结交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经验和做法。会上,成都市、重庆市、嘉兴市、苏州市、石嘴山市、诸城市等介绍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相关情况。成都市的改革试验经验和做法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充分肯定。
据悉,从2003年开始,成都市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区域实际,启动了全面深入的统筹城乡“自费改革”,破解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和“三农”问题顽症,推动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推进城乡全面现代化。2007年6月7日,国家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的改革进一步向“深水区”挺进、突破、深化、提升,构建一整套全面、深入、系统、配套的体制机制体系。2009年底,成都市委对城乡一体化实践全面提升和深化,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将农田保护、生态环保、现代高端产业、城市先进功能有机融合,以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布局,走出一条科学建设世界级特大城市的新路。
几年来,成都市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基本经验和做法可以归纳为:将统筹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三个集中”确定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原则、根本方法;通过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全方位构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四大基础工程”,打基础、管长远,扎扎实实抓基层、夯基础。
一是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2008年以来,成都市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以“还权赋能”“农民自主”为核心,以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推动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目标,在总结先行先试经验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了覆盖全域的全面改革。2008年1月1日,成都市出台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的意见(试行)》,以此为基础,经过两年多努力,到今年6月,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工作将全面完成。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有257个乡镇(涉农街办)、2661个村(涉农社区)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农户190.04万户。向村组集体颁发集体土地所有证3.37万本,占应颁证数94.16%;向农户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58.28万本、占应颁证数86.34%,林权证54.21万本、占应颁证数92.72%,房屋所有权证145.67万本、占应颁证数95.42%。 通过两年多来的探索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市场化改革、推动农村资产资本化的道路,建立起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搭建起了推动农村产权流转的服务平台。
二是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方面。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是成都市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后推出的又一项重大改革,其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08年11月,成都市出台了《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试行)》。提出通过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五大机制,即分类供给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设施统筹建设机制、民主管理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围绕“五大机制”的建立推进改革。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立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形成了“有钱办事”和“民主议事”的推进机制,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三是在新型农村治理机制方面。成都市共有村(社区)3339个,其中,村1943个,涉农社区825个,城市社区571个。2008年初,为适应因产权制度改革而带来的农村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成都确定开展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探索。经过近两年实践,构建了村党组织领导下,以村民自治为核心,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核心思想是:体现和保证农村党员群众的主体地位。总体思想是:以建立村民议事会制度为突破,按照“一加强、两完善、三分离”(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分离、政府职能与自治职能分离,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完善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组织的领导)的原则,构建村级治理框架。基本目标:构建党组织领导下、村民(代表)会议或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村级治理机制。从实践看,这一治理机制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自主意识,加快了基层民主建设步伐,对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愈来愈显示出蓬勃生机,得到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同。
四是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方面。成都市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逐步把农村新型治理机制建设、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综合整治、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这四项农村工作紧密结合,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统筹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办法。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成都坚持规划先行,把土地整理项目和挂钩项目结合起来,一并实施,切实发挥综合整治效益;坚持资源整合,通过整合资金和力量,变国土部门“单兵突进”为各部门共同管理、共同负责、协调推进,到去年底,共计整合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涉农资金2.64亿元,统一安排到项目区一并实施,有效发挥了资金叠加效益;坚持新农村建设的“四性”原则,统筹推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坚持整治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增收相结合,维护农民利益;坚持全程监督,确保项目规范实施。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现代化;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拉动了农村的投资消费,推进了农村的市场化和民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