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自主创新加快发展
发布时间: 2010-07-13 04:45:00来源:武汉发改委办公室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积极办理落实市政协2号建议提案工作,抢抓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生物、新能源、激光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促进本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一、积极开展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试点工作
紧紧围绕增强企业活力,不断推出自主创新新举措。一是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优化公司股权结构,为新兴企业长期发展提供保障。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华工科技等企事业率先试点实施股权激励,带动了武汉农科院、光讯科技等一批企业积极参与。二是创新融资方式。按照市场机制,搭建融资平台,引导资本向有市场前景的高科技产业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为此,完善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工作的前期准备;与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银监局共同启动了中小科技企业征信评级体系;制定信用体系建设暂行办法,起草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补贴、创业投资补贴办法、中小科技企业信用贷款实施办法等四个政策意见;策划了光谷银行、股权投资基金、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交易等方案。目前,正在积极推动设立光电子信息、能源、环保五大产业发展基金以及与国家开发银行等商业银行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融资业务。2010年4月,中信银行武汉分行授予东湖高新区5年20亿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授信额度,与高新区10家企业签订贷款总额达94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协议,目前已放款6000余万元。
二、探索建立“政产学研金介用”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以科技为先导,逐步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推进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战略。制定《高新区专利申请资助办法》,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交易机构;筹建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服务对象的专利技术交易中心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围绕武汉市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碳排放交易市场。二是积极争取国家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与省市财政、税务部门一起多次征求了辖区部分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的意见,研究提出需要国家税务部门支持的政策建议,现已通过省政府上报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三是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贯彻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政策。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办法,鼓励校企合作,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股权激励基金,引导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动力。截至2010年5月,东湖高新区共申请专利149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13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475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305件,预计2010年专利申请将突破3000件,达到3500件左右。四是探索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搭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引进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孵化和培育新兴产业;精心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国内产品展示会,积极推介创新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已经组织完成武汉市自主创新成果展示会、国家科博会,正在组织西安、昆明武汉名特优产品博览会等;起草了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实施细则、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等文件。此外,在示范区内,大力推广新能源照明、LCOS新型显示等自主创新产品。
三、科技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动力
通过实施科技战略,光电子信息等重点高科技产业稳步发展,生物、新能源、激光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1-5月份,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完成总收入333.76亿元,同比增长28.07%;生物产业累计完成总收入83.54亿元,同比增长21.35%;新能源产业累计完成总收入82.50亿元,同比增长29.40%;环保产业累计完成总收入88.45亿元,同比增长16.74%;消费电子产业累计完成总收入71.38亿元,同比增长171.3%;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完成总收入56.43亿元,同比增长15.86%;现代装备制造产业累计完成总收入166.98亿元,同比增长22.14%。1-5月份,东湖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26亿元,增长27.89%。东湖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6亿元,增幅26.52%。
上一篇: 我省召开推进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发展工作会议
下一篇: 市政协2号建议案办理工作动员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