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召开“政协委员谈推动科学发展”记者会,杜鹰副主任出席会议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在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提问时,杜鹰副主任指出,区域发展问题涉及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效益和质量。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区域发展差距是扩大的,这既不利于各地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交换,也不利于扩大内需。所以,在世纪之交,特别是在2006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第一次提出要实施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和东部率先四大板块为标识的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为了落实这一战略,近年来国家比较密集地出台了一些区域性的规划和指导文件,目的是使区域发展的指向更加明确,战略格局更加清晰,支持的政策能够更加完善。从实践来看,已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2007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2008年,中西部加东北三大板块的增速全面超过东部地区,而且到现在连续保持了五年。五年来,中西部加东北在全国GDP中的比重上升了三个百分点,形成了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好局面。正像十八大报告里讲的,这些年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了,这是一个方面。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现在区域发展的差距还是偏大。比如,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人均GDP的差距,2000年的时候是7200元,但到去年差了26000元;去年,人均GDP最低的贵州省,只相当于人均GDP最高的天津市的19%。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讲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将来的经济增长建立在城乡区域良性互动的基础上。下一个阶段,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巩固已经形成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好势头,而且进一步把它发展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有这么几个要点: 第一,要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不仅要在中西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区域之间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使中西部之间的要素能够流动,东部的产业可以向西部转移,西部的劳动力可以到东部去打工,在流动中实现比较优势的转换,也才能缩小区域差距。 第二,要注意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把蛋糕做大,东部地区才能更有效地支持西部。不能为了使区域发展差距缩小而人为地抑制东部发展速度。 第三,要率先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管是生活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政府都有义务向他提供最基本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第四,要注意保护环境。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能再走过去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对我国这么一个幅员辽阔、地域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为了把区域发展战略真正落到实处,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手或者尽快研究起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把区域协调发展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在回答人民政协报记者关于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提问时,杜鹰副主任指出,地下水是我国用水的一个重要来源,一年大概1100多亿方,占全部用水量的20%左右,南方地区主要是用径流,北方地区用地下水更多一点。国土资源部、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对地下水的保护高度重视,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也进行了一些普查。总的来看,地下水目前的总体状况是有保障的,特别是涉及人饮的这部分是有保障的。但是也要看到现在地下水有污染进一步加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地下水的污染从城市周边向农村扩散、从浅层水向深层水扩散,对此应高度重视。下一步,对地下水防污治理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首先,对超采的部分要进行限采。现在地下水的超采问题和污染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是非常严重的,所以要采取限采的措施。其次,要加强监管。现在我们对地下水的整体情况只是知道个大概,详细情况要通过普查弄清楚,这个工作正在做,做的还不够。第三,整个监测、预警、执法这方面的力量还不够强。此外,现在我们有许多涉水的法,如水法、水环境污染防治法等,但还没有一部专门的保护地下水的法律,这个问题也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决。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