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朴民副秘书长在全国发改系统政策研究会上的讲话要点
发布时间: 2011-11-16 04:28:00来源:无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一、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及下一步宏观政策取向
向外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而复杂,许多矛盾相互交织。
朝内看,社会各方面对形势判断存在重大分歧。一是对经济走势的判断。中国经济走势是否会二次探底,能否软着陆?二是对物价走势的判断。物价上涨势头能否得到抑制?三是对未来宏观政策走势的判断。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资金困难情况下,是否需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对于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社会各界均存在不同看法。
(一)如何看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
主要看四个指标:增长、结构、物价、民生。
1、看增长。去年以来GDP增速放缓,适度回落。
①增速放缓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轻物价上涨压力。
②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6834亿元,同比增长27%;财政收入8.2万亿元,同比增长29.5%。
③潜在经济增长率仍将保持较高水平,预测“十二五”时期GDP处于9%左右。主要支撑因素有两个,即城镇化与工业化。
2、看结构。即从经济结构上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
一是从产业结构方面看,三次产业趋于均衡发展,农业丰收成为新的亮点;在工业结构中,高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加快,高耗能行业增速下降。1-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技术工业是16.9%,六大耗能工业是12.7%。呈现“一升一降”。二是从区域结构上看,区域发展政策不断完善,中西部地区增长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1-9月的投资,东部增幅22.3%,中部增幅29.9%,西部增幅29.5%;工业增加值,东部增幅12.2%,中部增幅18.3%,西部增幅17.1%。
3、看物价。即从物价走势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
政策效果陆续发挥作用,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抑制,前三季度CPI同步上涨5.7%,其中翘尾因素为3.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2.6个百分点。
4、看民生。在民生改善方面,突出表现为三个亮点:一是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二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初见成效;三是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结论:今年以来,基本面是好的,呈现出增长较快、物价趋稳、结构趋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二)如何认识经济发展的困难和挑战
从国际上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风险:
一是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我国面临的对外贸易形势严峻而复杂。
二是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存在扩散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美国主权信用等级降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升级。
三是全球通胀压力增大。世界各类经济体普遍遭受通胀困扰,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震荡。也使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
从国内看,主要有四大挑战:
一是防止物价过快上涨演变成为长期性问题。一些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长期存在。如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等要素价格、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成本,疏导价格突出矛盾应付的改革成本等等。
二是防止经济增速放缓变为惯性下滑。
三是防止节能减排变成“十二五”末期的突击行为。
四是防止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呈蔓延之势。
(三)如何正确把握下一步的宏观政策取向
1、落实好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要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要准确把握经济的趋势性变化,更加注重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讲究“魄力”与“技术”。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变化的敏感期,面对当前的“两难”和“多难”的宏观环境,应切实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
一是既要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又要防止经济出现大幅下滑;
二是既要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又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稳步发展;
三是既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又要保持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四是既要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又要及时缓解企业的资金困难。
2、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在消费需求方面,要继续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优化环境,重点是要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在投资需求方面,重点是要在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同时,着力优化结构。
3、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继续保障市场的稳定供应,继续清费减负,加强市场监管和预期引导,完善补贴政策。
4、全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要进一步做到强化农业基础;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支撑优化工业内部结构;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加快发展;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特别是小微企业生存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继续狠抓节能减排。
二、关于明年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
委领导高度重视重大问题调研和应对政策举措储备,已提出明年需要认真研究的9大问题:
1、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型举措;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操作性措施;
3、完善保障民生的制度安排;
4、影响物价基本稳定长期性因素分析与应对措施;
5、加快培育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具体措施;
6、健全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7、对国内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问题研究;
8、促进实体经济特别是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9、新形势下政府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
三、明年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点任务
归纳起来,主要有十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做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宣传报道;
2、着力抓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宣传贯彻;
3、继续开展经济社会发展主题主线的宣传报道;
4、积极开展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宣传报道;
5、认真开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宣传报道;
6、宣传报道中央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和重要进展;
7、有序开展价格形势和稳定物价政策的宣传报道;
8、加强农业、节能环保、区域协调发展等项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
9、组织好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
10、进一步加强对发改系统自身建设的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