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记老干部处处长陈春华的事迹
发布时间: 2013-05-13 07:07:00来源:无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
—记老干部处处长陈春华的事迹
陈春华从2002年起任老干部处处长,11年来,他干老干工作热心诚心细心,让老同志们感到称心暖心开心,在委内外赢得广泛赞扬。老干工作很平凡,但他能做到不同凡响,确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特质一:精益求精 力求最好
他深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对老干工作十分投入,想着法子把老干工作做得最好。他独树一帜,创建了的“四程序、三职责、二办法、一细节”工作制度;为老服务保障“八五”工作法;“三案、一表、一库”的档案规范等等,均成为全市标杆。还为全委185名离退休同志建立了个人档案,里面包罗了健康记录、情趣爱好、服务内容等几十项动态信息。这些活档案真实详细,连老人亲属不清楚的事也要来此查询。截至目前,已有70多家市、区、街道等单位到市发改委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有资料记载,他坚持上门走访或到医院看望慰问病号1270人次,为老同志办实事2764件次。老干部处共获得17次省、市先进集体荣誉,被授予市直机关“党员示范岗”,全市老干部系统“十佳”优秀处室。他本人先后29次获得省市各类先进称号,其中2次荣立三等功。今年3月,他刚获得国家七部委联合命名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奖章。他说,弘扬“严谨求实,创新担当”的发改精神,就是从本职工作做起,事业有追求,年年有进步。
特质二:善解人意 贴心服务
他贴心式的慰问服务极具感染力。除了经常上门看望患病在家、住院治疗、失去老伴等重点对象外,他还根据老同志个人和家庭特殊情况,与他们保持电话联系,多问一声平安,多道一些注意事项。老同志很愿意来单位或电话找他谈谈心里话。用他的话说,这是与老同志保持一种“电话情结”,让他们少一些寂寞,真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他善于发挥资源优势,按“一年一个主题,五年一个轮回”,组织“老看老”活动,即“老革命”、老领导上门看望其他老同志,熟人相见,格外亲切,“手拉手热泪盈满眶,心连心叙旧情谊深”的情景非常感人。在涉及老同志考察观光、健康体检等切身利益问题上,他采取市场化运作、货币化补助的新举措,把组织的关心落到实处,老同志很满意。为让丧偶的老同志不孤,陈春华平时仍继续关心问候他们,遇新春佳节,为他们专设“晚情宴”。每年,他组织老干部参观重点项目、歌咏比赛、学习竞赛、编撰回忆录等特色活动,安排兴趣爱好者到老年大学学习,老人们真正体验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只要是好天气,每月6日,离退休老干部都要到老干部处聚一聚,学习讨论时事,见见面聊聊天。在这里,老同志们能感觉到大家庭温馨的氛围,还喜欢听陈处长的宣传和说道。他待人真诚热情,风趣幽默,善解人意,办事实在,老人们称他是“党的好干部”、甚至称他“干儿子”、“干女婿”,有的还给他写了感谢信,送来了锦旗。
特质三:小事入手 真情一片
他注重从小事做起,在细微之处见真情。他坚持做到日常服务到位,重点服务到家,特殊服务到人。专门给每位老同志定制了“出门方便行”背包,上面注明了市发改委老干部处的电话号码,以备老同志应急使用;配发了便携式折叠购物车和环保购物袋;为赴国外随子女团聚的老同志饯行,为来办事的老同志自备午餐招待。他注意收集整理老同志日常生活小常识,编发小册子,引导老同志调整饮食结构,改变“重子女、轻自己;重积累、轻消费”的思想观念。不分平常和年节,他的手机每天24小时为老同志开通,哪家有困难,就将党的关怀就送到哪里。经常在半夜三更接到老同志遇急遇险时家属的求助求救电话,他都是有求必应,以最快的时间赶往老人家里或医院抢救室。有几次是在新春佳节,他舍弃家人团聚,连续几天到重病老同志身边陪护。87岁的空巢老人雷本和体弱多病,陈春华亲自为老人洗澡;当得知老人发生急病时,他背着老人下六楼送往医院抢救;三伏天,他手捧冰袋为老人送去用于急救的人血白蛋白药品。他做老工作11年,老同志所做的各类手术共有61台次,其中40台次的手术,是他或与处室同志守候在手术室外;先后有24位老同志病故,他忙前忙后,配合老人家属置办丧事,并亲自将他们送“上山”。
陈春华同志事迹数不胜数。他能受到老同志的信赖和广泛好评,是他坚定“用心于事、用情于人”服务老干部的信念,在平凡岗位上日复一日,俯身做好每一件平凡小事,才凝结出闪光点,用个人的奉献,共建社会和谐幸福。他无愧新时代的道德模范。
下一篇: 我市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