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前三季度CPI总体趋于平稳
发布时间: 2017-10-19 15:36:00来源:市场价格处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昨日,从武汉市发改委获悉,今年1-9月,全市CPI累计上涨1.8%,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0.3个百分点,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累计排名13位,比上月位次下降一位,上涨幅度控制在全省预期调控目标水平(3.5%),CPI总体趋于平稳。
CPI运行前高后低总体趋于平稳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从环比情况看,武汉市CPI每月涨幅为1.8%、0.1%、-0.6%、0.00%、-0.1%、0.2%、0.0%、0.4%、0.1%,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1月份,由于元旦、春节双节效应加上市级医院医疗改革,环比涨幅创57个月来新高,随着节日效应减弱,加之气温逐渐回暖,3月跌幅创32个月来新低。
从同比情况看,全市CPI每月涨幅为3.8%、2.1%、1.4%、1.2%、1.4%、1.7%、1.3%、0.4%、1.8%、1.7%,总体呈温和上涨态势。
从累计情况看,我市CPI每月涨幅为3.8%、2.9%、2.4%、2.1%、2.0%、1.9%、1.8%、1.8%、1.8%、1.8%,呈现前高后低逐渐趋平态势,从6月开始连续4个月都维持在1.8%。
CPI走势前高后低
今年一至三季度,武汉市CPI走势前高后低,虽然一季涨幅比较大外,但后期逐渐下降,总体趋于平稳。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涨幅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服务类价格持续上涨拉高了CPI涨幅。CPI统计的服务类项目,包括护理费、一般医疗服务、中医治疗费、临床手术费、衣着加工费、小学初中学费、养老费等。今年1-9月,这些类别的收费高于CPI涨幅达3个百分点。从统计数据看,自2013年以来服务类项目收费持续上涨后,服务项目价格与消费品涨幅差异在持续扩大,尤其是今年医疗服务价格上涨成为影响我市CPI涨幅的重要角色。市内公立医院医疗改革分两个阶段推进,2016年12月31日,武汉市36家市属、区属公立医院推开医疗服务价格改革,2017年5月31日省属公立医院开始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受其影响,1-9月,医疗保健价格累计上涨18.4%。
二是居住类价格上涨对CPI涨幅形成推动作用。在备受关注的居住类价格这块,在CPI板块中权重为13%,1-9月,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1.4%,约占CPI总涨幅的18.2%。涨幅主要体现在装潢材料和房租上:一方面住宅限购令将部分购房需求转成租房需求,助推房租走高;另一方面人工服务费上升导致装修费上涨;另外水泥企业运营成本增加,拉动了水泥价格上涨。
三是猪肉和鲜菜价格是影响CPI下降的主要原因。1-9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超过10%,鲜菜价格同比下降9.2%,两项共影响CPI下降0.57个百分点,这也是我市近5个月来CPI持续低于2%的主要原因。猪肉价格下降是因为目前处于“猪周期”中的价格下降时期。鲜菜价格下降是因为今年一直以来气候适宜,本地菜、外地菜供应充足,而去年同期水灾气候抬高当期价格基数,导致1-9月鲜菜价格同比下降。
综合上述因素,如未遇到特殊情况,预计今年我市CPI涨幅可以实现控制在全省预期调控目标水平(3.5%)的目标。
多措并举加强调控稳定物价
今年以来,武汉市居民消费价格虽然总体趋于平稳,但其间仍出现大幅波动现象,特别是春节前后,受全国范围天气影响和本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等综合因素影响,1月份我市CPI涨幅达3.8%。为使全市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市发改委多措并举加强调控稳定物价。
启动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针对1月份全市CPI波动较大,CPI涨幅及其中的食品价格涨幅均达到了价格联动机制启动条件,根据《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通知》(武发改价格〔2016〕743号)文件规定,经市政府批准,市发改委联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对优抚对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失业保险金对象四类对象共计23.92万人发放价格临时补贴776.61万元,并在CPI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全部发放到位, 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
进一步加强价格监测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价格监测20项报告制度共计680个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情况的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工作。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建立市场巡价制度,组织人员每周对全市7个中心城区21个集贸市场进行实地巡价,重点是加强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国庆节期间巡查监管,监测数据上报率稳步提高。今年以来,共上报各类价格数据20万余条,重要商品服务价格监测上报率达100%。广泛开展“价比三家”活动,以我市的中百仓储、武商量贩、中商平价、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和中心城区21个主要农贸市场为监测点,分别对市民普遍关心的粮油、蔬菜、肉禽蛋、水产、水果、调味品、日化用品等10类100个主要民生商品进行采价比价,通过我委门户网站向社会公众公布,让消费者方便快捷地了解真实丰富的价格信息。在“价比三家”栏目下创建“购物电子地图”,把全市21个集贸市场和7个大型超市纳入“电子地图”,适时显示当天监测的主要民生商品价格,切实做到“足不出户货比三家”。同时,每月利用各大新闻媒体及时发布价格信息,用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积极引导市场价格预期。(信息员:刘雯)
(责任编辑:陈敏)
上一篇: 武汉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排名第9位
下一篇: 市发改委组织缅怀田彬同志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