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武汉绿色发展模式”获国家长江办肯定
发布时间: 2020-06-03 10:12:19来源:湖北日报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湖北日报讯 (记者严运涛、通讯员周钢、李开颜、熊四喜)6月2日从武汉市发改委获悉,长江经济带“武汉绿色发展模式”获国家长江办肯定。
日前,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简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试点示范成效初显》,该简报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试点示范工作成效,梳理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武汉市在加强规划管控、生态保护修复、绿色产业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做法,获得国家长江办的肯定,并向全国推介。
武汉市发改委长江经济带发展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武汉市编制了《武汉市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四水共治”和科教资源创新驱动等方面先行先试。制定了《武汉长江大保护滨江带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提出“一轴、三区、六段”的滨江带总体功能布局,“江湖联通、四水共治、分区治理、立法管控”的滨江带保护利用模式和“功能提升、生态修复、特色塑造、设施重构”的滨江带保护利用战略。
2019年,武汉市安排“四水共治”项目488个,投资314.3亿元。以“三湖三河”为重点,强力整治污水直排和劣V类水体,全力提升重点水体水质。大力实施东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引领生态治水“示范样本”,探索出“水岸同治、生态修复、自我净化”为主的东湖生态治水模式。加快实施岸线码头清理整治,货运码头全部退出中心城区,两江核心区码头数量减少61%,趸船数量减少63%。
武汉市以发展新技术、新业态为动力,启动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获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武汉市探索创新市域内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启动长江、汉江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2019年,共安排生态补偿资金76392万元,长江、汉江跨界断面考核,5个区获奖励850万元。
武汉市长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将继续统筹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工作,加快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上一篇: 推进物流企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