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要闻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战略中心战略一室负责人张燕:

搭建高能级平台载体 创造要素集聚优越环境


发布时间: 2022-03-16 09:46:45来源:长江日报字号:[ ]分享:

长江日报讯(记者吴曈)3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全文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份重磅文件的正式公布,受到广泛关注。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战略中心战略一室负责人张燕进行解读。

■ 武汉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政策机遇

“武汉的发展不仅要‘独善其身’,更要置身全国发展大局、全局,围绕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燕对武汉的发展前景与潜力给予高度认可和期待,他认为,“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升产业链工业链现代化水平、探索城市治理先进方法模式、深化都市圈同城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武汉都有再谋划、再提升、再作为的巨大潜力和空间。”

近年来,一批具有全局影响力的大项目、大平台、大企业总部相继落户武汉。张燕一直对此保持关注,他认为,这既有政府层面的全局统筹布局,同时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既体现各方面对武汉发展的关心支持,更充分彰显了武汉要素集聚力、综合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提升了武汉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功能。

“当前,武汉的战略、政策机遇前所未有。”张燕认为,随着《方案》正式发布,加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政策叠加,这些都将成为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推动力量。

面对机遇,更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张燕坦言,对标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国内外先进城市,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所向,武汉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发展势能和辐射带动力、国际化的大都市形象和功能、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武汉应当如何担起职责使命?张燕表示,武汉应发挥交通区位独特、科技创新能力强、人力资本优、生态环境承载力好等方面综合优势,进一步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部地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发展格局中找准自身的战略定位。

他认为,具体来说,武汉要顺应国家战略发展要求,不断丰富拓展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和功能,在区域和国家发展全局大局中勇担新使命,如在长江大保护、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不仅要着眼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更要注重服务国家发展大局需要。

■ 围绕长江大保护等重点方面深入推动区域开放合作

着眼“强化都市圈带动作用,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方案》提出,加快武汉与鄂州、孝感、咸宁、黄冈、黄石等同城化进程,着力打造武汉都市圈。

张燕认为,要素集聚和功能辐射带动对于武汉而言同等重要,集聚是为了更好的辐射带动,辐射带动则是为了进一步优化集聚功能。

他进一步解释道,人口和科技、资金、数据等优势经济要素不断向武汉集聚,有利于武汉集聚力量壮大提升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武汉要抓住大发展的良好势头,积极搭建高能级的平台载体,为人口和优质经济要素集聚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经济效应和综合发展势能。

与此同时,武汉要着力服务好长江中游、中部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中,积极探索新经验新做法,做好先行示范。

“武汉要进一步增强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切实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带动产业链协同升级和绿色发展。”张燕同时补充道,武汉要发挥一些重大平台、总部经济等服务优势,围绕长江大保护、绿色发展等重点方面深入推动区域开放合作,形成推动共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 武汉长沙南昌要做大能级、提高辐射能力

《方案》提出,到2025年,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同城化实现实质性突破。

张燕认为,“十三五”以来,长江中游城市群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深化实施机遇,加快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通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协同发展,市场一体化和资源要素配置水平逐步提升,整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力支撑了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经济增长极打造上取得积极成效。

“对表全国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的新要求,对标沿海发达地区先进城市群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推动经济稳增长、深化市场化改革、释放内需潜力、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还需要有更大作为和突破。”张燕认为,这既要武汉、长沙、南昌三大中心城市做大能级、提高辐射能力,带动提升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大南昌都市圈的引领作用,还需要切实发挥各城市的优势特色,形成更强劲的一体化发展合力。

关闭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