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 为实现武汉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 2018-10-09 09:46:47来源:长江日报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发改委切实扛起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全委动员,全员参与,多举措确保污染防治攻坚工作落实到位。
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在工作谋划上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强化既要创新发展更要防治污染的责任意识,正确处置发展建设与防治污染的关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超前谋划、统筹推进,用规划引导产业集聚降污染,加快产业升级促环保,优化能源结构护生态;在推进工作中发挥好综合协调职能,在目标导向上加强制度政策储备,狠抓落实,切实维护长江经济带(武汉段)生态环境安全。
从严从细落实责任。建立统筹推进机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晰、落实有力。坚持以铁的担当尽责、铁的手腕治患、铁的心肠问责,对在污染防治工作中不履行或履行不力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自觉统筹工业经济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围绕“改造存量、优化增量”,强力推进工业提档升级,促进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组织实施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改,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扎实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指导水泥企业错峰生产;二是要加快培育新动能。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建设,持续推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三是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生态文明意识的宣传引导。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市场主体自觉守法的意识和自我改造的能力。
武汉市公安局
全市公安机关按照中央领导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三大攻坚战”部署,坚持主动进攻,重拳打击环境犯罪。全市公安机关深刻认识到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实现城市更平安、群众更满意的目标。
市公安局将打击环境犯罪案件纳入市局一级绩效目标,强力推进,将继续认真贯彻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要求,始终坚持对环境犯罪“零容忍”,充分发挥破案打击、治安防控等职能作用,切实担负起打击犯罪、保护生态、保障发展的重任。
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公安局驻环保局联络员办公室机制,各区公安分局加强与环保部门的联系协调,双方确定专人定期联络,通报工作情况,制定工作措施。二是进一步加强侦办环境犯罪案件的硬软件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大两法衔接的落实力度,建立打击环境犯罪的公检法联合会商机制,对重大疑难案件、突发事件等准确定性,依法查处,稳妥处置。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市国土规划局紧紧围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勇于担当、攻坚克难。
一是增强意识,狠抓落实。市国土规划局将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工作责任,强化紧迫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争当全市污染防治攻坚的排头兵,以更大的决心和干劲确保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目标的完成。
二是加快整改,常抓不懈。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加快完善工作方案,迅速落实整改措施。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意见,再推进、再落实,提升整改成效;对省级环保督察的整改任务,坚持高位推进、高标准完成。建立督察整改常态化工作机制,对长期坚持的整改任务,常抓不懈,确保全面实现整改目标。
三是完善措施,强化管控。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停止审批新增矿山项目,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督促相关区政府完成“三区两线”范围内矿山恢复治理年度任务。全年开展专项监督执法行动不少于2次。
四是严格保护,源头控制。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加强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合理确定土地用途,落实监管责任。
武汉市环境保护局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环保局始终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为契机,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会同各区、各部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拥抱蓝天行动,大力实施燃煤污染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持续强化工地道路扬尘精细管控,不断提升移动源排气污染治理水平,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提高,“武汉蓝”正频频刷爆“朋友圈”。
五年来,我们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将修复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建立并严格执行长江武汉段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强力整改饮用水源突出环境问题,重点河流湖泊水质呈现好转趋势。
五年来,我们加快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疑似污染地块档案,建设全市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数字化管理平台,稳步推进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完成了一批土壤污染地块修复工程。
下一步,市环保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为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市城建委紧密围绕“拥抱蓝天”目标,按照“最优方案、最大力度、最小动静、最佳效果”的工作要求,切实防控施工扬尘污染。
一是健全完善“三位一体”管理体系。构建参建单位、监管部门和社会监督 “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二是严格施工扬尘“三全”标准。即围挡全封闭、非施工作业区裸土全覆盖、施工过程全保洁的“三全”标准。三是坚持执法“三个一律”。新开工工程文明措施不到位的,一律不得开工;施工现场未严格落实扬尘防治措施的,一律责令限期停工整改;造成严重污染的,一律依法从严处置。
防治工地扬尘污染,任重而道远。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按照“四最、双满意”的要求,督促标准化施工。督促参建单位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推进施工现场标准化工作。
——按照“控制有力、监管有序”的目标,实施精细化监督。现场施工踏勘时,文明施工、扬尘控制措施要做到开工一项、落实一项,凡不落实的,一律不予开工。
——按照“创新引领、持续发展”的理念,探索集约化管理。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实现施工环境改善、劳动条件改善和资源能源节约,降低施工现场噪音、垃圾、粉尘等污染。
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高度重视污染防治攻坚工作,配合指挥部办公室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加大对城区道路清洗保洁力度。每天对全市主次干道开展常态化清洗保洁作业,并针对工地周边、弃土运输集中线路、城乡接合部道路等几类易污染区域实施重点管控,及时、有效清除道路扬尘、渣土、泥沙等污染。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洗保洁作业率达到98%,出动车辆不少于700台次。
二、强化渣土执法。推进渣土智能管理平台升级,对渣土运输过程实现动态跟踪监管;全年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不少于3次,发现渣土污染处置率100%。规划新建弃土消纳场不少于3个,实现弃土“应消尽消”;推进弃料资源化利用。
三、严查餐饮油烟污染。对餐饮油烟排放不合格的餐饮单位进行处罚。
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市交通运输委坚决落实市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攻坚战优先领域,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系统施治,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
市交委印发《市交通运输委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和《市交通运输委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重点工作路线图(修订)》,对25项攻坚工作任务逐一明确整治要求、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委将继续学习贯彻中央领导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依法取缔长江干线非法码头,拆除(关停)不符合规范提升条件的码头,腾退江河岸线;规范船舶的治污设施,对旅游船舶实施清洁能源改造。
武汉市水务局
市水务局以“四水共治”、军运会水环境保障为抓手,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充分结合,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
一是河湖长制。河湖长体系全面延伸至村(社区)一级,形成市、区、街、村四级河湖长责任体系。健全河湖长、督查长、河湖警长、技术员、保洁员、监督员“三长三员”工作体系,打通河湖长制管护责任的“最后一公里”,全面落实“三长联动”,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四大行动”,全市河流湖泊水体实现河湖长责任全覆盖。
二是湖泊保护。以河湖水系空间优化和管控为基础,完成全市166个湖泊三线划定,对非法填湖“零容忍”,严厉查处违法填湖案件,推动“大湖+”发展模式,采用“互联网+”智慧湖泊管理系统护湖,保护湖泊资源、水环境景观的公共性和共享性。
三是节水减污。全面推进各行业全过程节水,逐步实施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一张干网全覆盖”的格局基本形成,建立市、区分级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四是水体生态治理。着力打造“一核、两轴、四片、百湖”水生态建设总体格局,以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重点,开展湖泊和港渠截污及生态修复,全面启动高校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有序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力保全市河湖水质稳中有升。
武汉市农业委员会
全市农业战线要瞄准绿色发展,坚持标本兼治,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农业部门应有贡献。
坚决落实中央有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要指示,按照管行业必管环保的要求,对照目标,落实任务,强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涉农整治任务,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实行清单化管理,强化对新城区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的指导督促,狠抓任务、责任、时限、措施四到位,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任务。
务求整治实效,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应急谋远并重,坚决做到不查清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不销号不放过。近期能解决的问题,立行立改,取信于民;需长期整改的问题,分阶段、按步骤实施,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长效机制,加强指导服务,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武汉市商务局
武汉市商务局狠抓商务领域发展中各项环保工作,夯实商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助力商务经济和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市商务局充分挖掘车辆结构减排压力,持续推进老旧高排放车辆提前淘汰;强化成品油配送渠道建设,开展实施油气回收监测;加快完善环保体制机制,建立严格的招商引资环境咨询制度;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展绿色商场创建。市商务局以打造循环经济,发展绿色商务,改善空气质量,建设美丽武汉为目标,稳步推进绿色消费,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培育绿色商贸服务,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坚决做好商贸领域污染防治工作。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按照《武汉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重点工作路线图》,细化量化19项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强化监督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市区林业部门将围绕全市的林地、产业基地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保护区制定防控措施。2018年全市已初步完成精准灭荒工程林任务2.24万亩,组织实施全市破损山体生态修复1300亩;组织创建省级绿色示范乡村65个;实施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面积20多万亩。
目前,全市正在按照市政府推进实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程。
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在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市工商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立足职能,克难攻坚,扎实开展禁燃区散煤整治和强化成品油质量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在禁燃区不再核发含有“散煤加工和销售”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加大摸排力度,对禁燃区内存量散煤加工销售点逐户建立台账,强化监管执法,分别开展了检查全市加油站,抽检成品油质量,责令整改、关停、取缔全市禁燃区内散煤加工销售经营户,关闭非法加油站等行动。
接下来,市工商局将继续加强散煤整治和成品油监管工作力度,针对禁燃区周边、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隐患较为突出的重点区域反复打、打反复,防止散煤形势反弹,依法依规公示成品油抽检结果,严厉查处销售质量不合格汽柴油的违法行为。
同时欢迎社会各界举报违规销售使用燃煤和成品油质量问题,市工商局将受理一起、核查一起、处置一起。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结合部门职责,主动作为,以最坚决的态度、下最大的决心、用最有力的措施,向环境污染宣战。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瓶颈问题和需要,突出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联合制订重点行业污染排放限值,着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强化监督管理,依法开展生产领域车(船)用汽、柴油和商品煤质量监督抽查,确保车用汽、柴油油品执行国家标准,煤炭质量符合环保相关标准要求。
严把新建燃煤锅炉准入关,积极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对在用燃煤工业锅炉进行能效普查,提升燃煤锅炉安全节能水平。
加大执法查处力度,深化与环保等部门的配合对接,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守好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努力交出一份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分答卷。
上一篇: 武汉首推河湖渠全天候管护
下一篇: 2000万人国庆游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