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全力推动民营中小企业质量提升


发布时间: 2018-12-26 17:00:51来源:长江日报字号:[ ]分享:

    势头强劲的民营中小企业是武汉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早在三年前,武汉率先全国实施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提前布局,提升民营中小企业质量。

    中小企业贡献了国内70%以上的技术创新。保护中小企业创新研发成果,是为中小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当前,武汉中小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向为技术标准迎来机遇:全市启动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深化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武汉要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抢占标准制高点,将中小企业的创新力转化为市场的竞争力。

    提前布局

    率先全国实施民营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五六七八九”的具体含义是: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中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战场。当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求“对国有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两个词缺一不可。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说,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和产业升级的源泉,是创新的源泉,无论从近期还是中长期来看,发展民营经济,都非常重要。

    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振兴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2015年11月,武汉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对标世界一流,在产品、服务、工程、环境、政府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推动质量发展。创建中,民营中小企业一视同仁,与国有经济、大企业一起列入武汉质量提升的重要领域,并率先全国实施中小企业质量能力提升工程。

    市质量强市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称,“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大,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主体,毫无疑问质量提升的责任主体。武汉创建质量强市,不能缺少中小企业的质量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中小企业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对武汉市国民经济的贡献日趋增强。但是,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表现在部分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偏低,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不强,中高端产品和品牌竞争力不强,消费者对产品和售后服务质量信心不足。数据显示,2016年武汉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6.1%,中小企业对城市GDP的贡献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武汉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总体目标是从2016年起,用5年时间,在全市中小企业中开展质量诊断、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等质量服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1000家科技型、成长型中小制造业企业全面提升质量保证能力。

    武汉做法“敢为人先”,在全国得到推广。2017年9月1日“质量月”,全国启动以 “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为主题的质量技术服务中小企业活动,从质量需求调查、质量基础升级、质量技术创新、质量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为最活跃的经济细胞送上质量助力,推动它们质量提升,形成中小企业千帆竞速、万马奔腾的发展局面。”

    2018年,按照《省质监局关于印发全省质监系统企业质量提升暨“万千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武汉市要推动3000家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武汉市质量强市办、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负责人说,高质量发展时代,中小企业竞争力要提高,质量提升是基础。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持续推动民营中小企业质量提升,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问题导向

    精准帮扶民营中小企业向质量发展转型

    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其中,行业进入门槛低、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差等问题普遍。对于质量提升,在对武汉制造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7.5%的被调查企业希望获得质量技术基础服务。

    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到不到位,要看计量仪器精准不精准;产品品质档次怎么样,取决于标准先进不先进;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必须通过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来证明。走访发现,中小企业质量技术基础比较薄弱,质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企业质量诚信意识较为淡薄,企业非常希望建立统筹配置资源、建设或形成质量基础设施服务。

    企业反映,“中小企业往往缺乏专业人才,缺少对最新法规和标准的研究,对检测成本敏感度高,建议搭建App咨询服务平台,可提供数据查询和线上专家团队免费解答问题”“一些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和部门,期盼能得到相关信息指导”“希望质量管理部门能帮助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中小企业的质量困难,针对主动服务不够、深入企业不够等问题,市质量强市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要求,全面实施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要将质量技术服务沉下去、下基层,像精准扶贫一样,针对中小企业质量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要精准精准再精准,切实推动中小企业质量提升。”

    ——把质量基础设施覆盖到中小企业。面向企业搭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展质量标准培训咨询,提升产品设计和分析测试能力,提高仪器仪表检定校准精确度,加强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把质量管理活动开展到中小企业生产车间。升级质量管理认证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积极推广和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攻关、质量改进等活动。

    ——把质量第一意识贯彻到生产一线。强化以确保质量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引导企业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每年,武汉按照“两个聚焦”“两个围绕”思路选定遴选质量提升的中小企业。“两个聚焦”是聚焦光电子、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新兴产业,聚焦汽车零部件、食品、服装等亟需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两个围绕”是围绕产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围绕园区,以园区质量服务站为依托,结合各园区产业特点开展服务。从2016年起,中小企业质量能力提升工程已累计服务企业600多家。

    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高级审核员、湖北省长江质量奖评审员专家库成员、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斌说:“在对一些企业的标准等进行审核时发现,政府精准服务后,中小企业制度健全了,标准建立了,员工的企业质量意识和观念增强了,向质量效益转型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了。”

    市质量强市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称,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中小企业的转型更要符合城市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帮扶,通过质量提升工程,推动中小企业向质量效益转变,总有一些企业会成为参天大树,成为经济发展的栋梁。

    标准引领

    持续助力民营中小企业锻造核心竞争力

    研究表明,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2.9年,存活5年以上的不到7%,10年以上的不到2%。

    当前,中小企业的表现来看,其景气程度不及预期。国家统计局7月末发布数据显示,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2.4%;中型企业PMI为49.9%;小型企业PMI为49.3%。除大型企业PMI处在荣枯线上外,中小企业PMI双双处于荣枯线下。由于PMI指数具有较强的先导作用,预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小企业的表现会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做好税费减免、融资担保等举措相继出台。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说,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问题。“我们到了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必须鼓励中小企业去创新创业,推动国家经济动能的转换和效率的提高,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生态,使创新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市质量强市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称,高质量发展时代,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产能过剩、正在弱化的传统产品,竞争力面临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贡献了国内70%以上的技术创新,保护中小企业创新研发成果,是为中小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后者是武汉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的新课题。

    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标准是桥梁和纽带。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创新,技术标准没有内容;创新成果只有通过标准迅速扩散,才能加快市场化和产业化步伐,引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

    长期以来,我国技术标准工作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差距,使得我国很多产业留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和附属地位上。对于中小企业,技术标准更是落后。

    当前,武汉中小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向为技术标准迎来机遇。继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后,武汉又一次承担国家改革先行先试的战略使命,11月13日,武汉正式启动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

    市质量强市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称,武汉实施标准化、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中小企业大有可为。要发挥先进标准的倒逼、引领作用,加快中小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高端高新产业;要强化创新引领,引导中小企业主导和参与重要标准制修订,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迈向产业中高端水平。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共识。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对于一些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在标准化上要有重点扶持,要在高精尖技术企业,培养一批能制定标准的一流企业。

    市质量强市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称,势头强劲的民营中小企业是武汉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深化质量提升工程,武汉要大力推动中小企业抢占标准制高点,将中小企业的创新力转化为市场的竞争力。

关闭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