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运会规模最大新建场馆完美应考
发布时间: 2019-03-04 09:16:20来源:长江日报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杨威倡导市民共同加入文明志愿活动
“兵兵文明号”志愿服务大巴发车仪式现场,倡导文明志愿精神
临空港文明观赛团志愿者在场外发放《观赛指南》折页
武汉市五环体育中心内景 晏君 徐一帆 摄
2018年11月,当时还未当选亚洲足球小姐的王霜,从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给家乡武汉临空港寄来一张照片,上面写着:欢迎大家来五环体育中心看足球。仅仅数月,全新的五环体育中心在2019年中超联赛武汉主场首场赛事下,揭开红盖头。远在重洋的王霜,难掩对家乡的关切,再次送上“为武汉主场加油助威”的亲切祝福,书不尽言。
聚光灯下,3月1日的五环体育中心迎来两万余名球迷的检验。这座军运会规模最大、最早投入使用的新建场馆,让临空港迎来高光时刻。
当晚的赛场,队徽恰是一只浴火凤凰的武汉卓尔,在状如凤凰展翅的场馆中,为球迷奉献了一场虽败犹荣的精彩比赛。赛场下,主客场球迷点赞新场馆“高端大气上档次”“感觉相当不错”。赛后,应邀观赛的一位场馆建设者在朋友圈中写到:从无到有,两年多的陪伴,今天终于见到你华丽绽放!
最高级别的灯光,世界一流的草皮,浑身高科技的结构和顶棚,五环体育中心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完成了自己的完美首秀。
五环体育中心投资方武汉临空港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此前介绍,球场灯光是6级照明。灯光全开时,球场实现无影。场馆外墙,10万个亮点通过智能控制,随心所欲地变换颜色、图像和文字。从荷兰引进的7800平方米草皮四季常绿,应对四季比赛需求。球场结构使用全国少见的“车辐式索支网格”技术,体育场屋顶钢结构重量从通常的15000吨减至8000吨,减少了承力柱,场内观赛视野更为开阔。
在备战军运会热潮的带动下,作为军运会场馆之一的五环体育中心迅速建成,填补了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多年来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缺失的空白,成为中部地区人民文体生活的新选择。
“五环体育中心的定位是与国家级开发区匹配,能承担省级、国家级以及部分世界级体育赛事。不仅辐射区内,也要给以汉口为圆心的百万人口提供更科学的体育文化娱乐场所。”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文体设施也迎来全面升级。近两年,全区乡镇文体广场陆续提档,新建多片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每个街道、社区(大队)都至少有一个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全区135个社区312个健身站点已全部登记在册,辖区内“10分钟健身圈”已基本形成。此外,全区体育协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壮大,体育人口比例也位居全市前列。
在临空港,军运会不仅成为办赛事、也成为建城市的契机。
军运会后,所有比赛场馆将对市民开放,建成集体育比赛、全民健身、文化会展、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体育建筑综合体和群众健身活动中心,成为市民健身娱乐公共空间。
一路之隔、中轴连贯的东西湖文化中心,也将与武汉五环体育中心形成南北呼应、动静结合、文体互补的格局,为武汉市民文体生活提供新选择。
此前,10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驻鄂机构负责人来到五环体育中心参观时,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主要负责人表示,临空港早已全面打响军运会环境综合整治战役,将引领全域环境竞进提质。同时将以“清洁家园迎军运”活动为龙头,七项提升工程、五项攻坚行动为抓手,创造“全覆盖、无死角、零差评”全域环境,实现军运会筹备工作“临空港速度”“临空港质量”。
军运会是一次契机,也是一次试金石。以五环体育中心为代表的大型民生基础设施使这里真正实现产城融合;道路改造工程、园林绿化提升、水质提升、建筑立面及机场周边第五立面整治让环境面貌蝶变;贯穿全年的丰富文体活动也带来高质量、高频率的健康生活。
未来的临空港,将因此迎来更多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真正成为城市新主场。
策划:东西湖区委宣传部 撰文:长江日报临空港编辑部
下一篇: 武汉在城市治理中迎难而上“啃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