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绣花”功夫建设亮点片区精品城区
发布时间: 2019-03-06 09:58:00来源:长江日报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工作目标
议案点击
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形象,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筹办军运会保障水平、建设“三化”大武汉的必由路径。
实施城管革命以来,我市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城市管理服务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面对市民需求,还不能及时、充分、精准地提供相匹配的公共服务,有些城市管理痼疾亟待解决破题,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有机整合与共享还不够等等。
陶鸣勇等183名市人大代表在议案中提出,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对于有效促进城市管理理念、手段、方式的转变,提高城市环境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代表们建议,全面构建共建共享共治共管“大城管”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包括城市环境卫生水平、窗口地区和施工工地管理水平、交通管理水平、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等;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水域环境治理、打造一批亮点片区、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等。
审议声音
抓住市民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攻坚克难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左绍斌
办好这个议案,应把握“一个中心”,坚持“两手抓”,突出“三全”,实现“四化”。
“一个中心”即以人民为中心,要抓住市民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把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心病”一件接着一件办,办一件成一件,让市民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两手抓”即一手抓“小事”,一手抓突出问题的破解,把“小事”办好,攻坚克难,精准治理城市顽疾。
“三全”即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要把精细化管理要求覆盖到各个空间、各个领域和所有人群;实施“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把精细化管理要求体现在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的每时每刻。
“四化”即社会化、智慧化、标准化、长效化,要调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打通数据的壁垒,让各种问题和障碍的综合信息快速反馈到城市管理的“神经中枢”,并迅速传递到各个管理平台;树立标准化管理的城市理念,进一步完善我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疾,加强制度建设,满足现实工作的紧迫需要。
提升交通出行环境品质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谭刚毅
城市环境品质不仅代表城市形象、反映城市管理水平,而且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中,交通出行和街道形象是武汉留给外地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方面。
建议着力提升交通出行环境品质,集中整治机场、火车站等窗口地带的秩序和环境,优化线路和车辆出入口的设置等,做好细节,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高施工组织和管理水平;大力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联动、企业联动、院校互动,同时明确政策保障,理顺关系,明确街道、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或其他社会组织的职责权力,简政放权,形成相关部门、组织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为城市管理加载“智慧大脑”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任伟中
城市精细化管理重在管理的科学高效,武汉军运会、“三化”大武汉建设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议积极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让城市管理加载智能大脑,充分挖掘大数据红利,把各种平台建设、数据分析、管理应用与发展数字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包括开发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功能于一体的“我爱武汉”城管政务系统,充分收集、全面管理已有地质数据和资料,完善三维地质数据三维可视化平台,避免过度勘察和重复勘察;在原有建筑、运输智能化系统基础上建立我市土石方调配与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基础数据库,搭建公开信息查询系统,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等。
策划:吕友明 徐飞 周洪望 韩红 杨阳 撰文:宋磊
上一篇: “长江号”中欧班列昨从武汉首发
下一篇: 做细做好筹备工作,不负国家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