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瞄准从1到10,武汉围绕13个细分领域布局“未来”


发布时间: 2024-07-02 09:05:17来源:长江日报字号:[ ]分享:

从凡尔纳发布《从地球到月球》对“载人炮弹”的描写,到人类第一次登月,相隔104年;

从对“小型便携式电视机”的想象,到智能手机的普及,人类用了60年;

肇始于科幻小说《雪崩》中的名词“Metaverse(元宇宙)”,来到我们身边只用了不到30年。

“未来”迅疾而来,只会越来越快,机遇转瞬即逝。

未来产业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天的支柱产业,如果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10到N,那么其“种子”形态就是未来产业,瞄准从1到10的破土。武汉,如何播种“未来”?

【量“田”而种】

精挑细选13个“种子”

畅想未来,你乘坐地铁回家,一股绿色清风从脚下呼啸而过。

地铁全部换上了车辆永磁牵引系统,你乘坐的这列地铁,一年就能节省电能40万度,相当于种植1万平方米的阔叶林。

一路哼着歌回到家中,你看到,小朋友正在用智能终端互动学习,大模型根据错题集给她制定了详细的暑期学习计划。

普通人用起算力也更便宜了。这是因为,算力基建用上了第四代半导体材料,不但计算能力提升,还能控制能耗。同时,用上液流储能技术后,即使在用电高峰期,大型的算力设施、数据中心也没有供电压力。

在家中,你就能接入卫星互联网,量子保密通信会保证一切都很安全。你看到,近期刚发射的一颗遥感卫星已入轨服役,且已转至地球另一侧。点开卫星“频道”,南美某地农田尽收眼底,经AI分析还能预测生长情况。

不久后,这种作物就将进入收获季,被制成生物合成功能性营养素,通过生物技术与AI交叉,你缺啥就能补啥。

你戴上聚酰亚胺浆料制造的柔性屏头显,进入元宇宙商城,为老爹下单了这款营养素。

医生说老爹患上了眼部疾病,脑机接口机器人正在帮助他通过模拟视网膜上的感光器让大脑再次“看见”颜色和图案。

你数出来了吗?这幅未来场景里“藏”着13个技术赛道,它们分别是未来显示、人形机器人、元宇宙、未来网络、量子科技、通用人工智能、先进半导体、未来新材料、电磁能、新型储能、深地深海深空、生物制造、脑机接口。

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细分领域既基于“国家所需”,也立足“武汉所能”,盘点了武汉的创新平台、产业主体、创新人才等既有优势。

比如发展“先进半导体”,一方面是直面国家“缺芯少魂”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武汉有对应的创新平台、头部企业和多位院士领军人才。今年,九峰山实验室研制下线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更坚定了武汉在这一领域攀峰的信心。

再比如发展“元宇宙”。武汉有软件支撑,算力超前,有泽塔云科技等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工业软件和泛娱乐领域有独到优势,且场景丰富,既可以发展工业元宇宙,将数字孪生技术“映射”在工厂里,也可以发展消费级元宇宙等。

【集中力量】

成立13个以上新型研发机构

在脑机接口的芯片通量方面,中国已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研发6.5万通道双向脑机接口芯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推动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和产业跻身国际领先行列,要有超越西方技术的能力。”衷华脑机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黄立介绍,衷华脑机已形成一套包含植入式微针、超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海量数据处理平台以及植入设备的一站式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完成芯片、封装、设备工艺、通信模块、AI算法、系统软件等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全链条自主研发。

同样,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智能医学研究室主任、武汉智能医学研究院院长叶哲伟教授团队也在研究脑机接口,并在扩展现实、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等前沿科技的医学应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推进工作。

叶哲伟介绍:“医学发展到今天面临着一些瓶颈,仅靠单一的学科已经没有办法去支撑它的推进,必须多学科地交叉和融合进行研发推进。”

“未来产业边界不是界限清晰,而是呈现出不同产业跨界融合和智能化、绿色化等发展特征,如生物材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说。

“因未来产业具有明显的‘先行者优势’和高门槛的‘后入者障碍’,提前布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前期调研,武汉正在深刻理解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律,集中力量攻坚克难,重点实施前瞻技术攻关行动、创新平台提升行动、成果转化创新行动、应用场景拓展行动和优质企业培育行动五大行动,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团队等在每个领域至少组建一家新型研发机构,突破30项以上关键未来技术,并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众创孵化载体等,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浇水施肥】

壮大“耐心资本”,推行“人才返投”

近日,国内生命科学工具领导品牌爱博泰克登上“2024全球独角兽榜”。

12年前,华中农大校友吴知才带着上海4位合伙人回到武汉创业。

企业成立第二年,光谷就将吴知才列入第五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企业发展之初,政府背景的光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就“投早”“投小”,投资爱博泰克。

如今,已长为独角兽的爱博泰克,又在赛道上传递接力棒。爱博泰克投资的武汉新纵科,主打的液相芯片检测设备及耗材,是亟待实现自主研制的生命科学工具。

武汉爱博泰克总经理吴知才介绍,生命科学工具,是为生命科学相关科研实验室、生物医药企业、医学诊断公司、现代农业育种、食品安全、法医鉴定等应用领域提供仪器、试剂、耗材以及相关服务的统称,是撬动未来产业的一把“铲子”,发展基因合成与编辑、生物技术与AI技术等前沿技术都需要用到。

吴知才介绍,企业还与武创院联合发起成立总规模约5亿元的生命科学工具产业基金,重点支持相关产业项目和产学研转化项目落地。

12年被耐心播种,12年后再引入“活水”发展生态,爱博泰克的故事给武汉发展未来产业带来启示。未来健康赛道,渴求耐心资本尤甚。

《武汉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工作措施第一条就是“提升武汉产业基金引导服务效应”。因为未来产业本就需要持续性与系统化的大规模投入,包括技术、人才、资金等核心要素。记者关注到,就在近日,武汉宣布,财政每年安排40亿元以上的预算资金,使市级国有产业基金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打造3000亿元以上母子基金群,形成种子期、初创期、成熟期全生命周期的基金布局。其中,未来产业是武汉基金重点支持方向。

同时,在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应充分体谅技术转化和应用场景的不确定性和允许“试错”。记者观察到,《实施方案》提到,将建立国有创投机构投向未来产业容错免责机制。

记者还观察到,《实施方案》提到,为了集聚产业创新人才和团队,推行创投机构“人才返投”机制。啥叫“人才返投”?在光谷,光谷合伙人基金曾首创“将人才因素直接纳入返投计算及配套的返投与让利紧密挂钩”制度设计,该基金直接将人才和返投挂钩,针对高层次人才创立或工作的企业,对子基金投资给予返投加成。

简单来说,就是用市场化手段引导优质投资机构关注、投资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武经宣)

关闭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