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9-08-21 15:45:00来源: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近年来,围绕政务环境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营商环境改革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优化营商环境的组织领导。成立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市领导担任副组长,各区政府、市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市领导分领域包片、各单位分指标负责、各区分区域把守”的工作责任制,研究和协调解决营商环境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完善全市“标准量化、综合排名、定期通报、末位约谈”的营商环境考核体系。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月度考核办法,引导各区、各部门认真开展本地区、本部门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每月对各区、市直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开展排名。三是制定考核督办约谈机制。充分发挥市委作风巡查的职能作用,把工作督办与巡查督办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建立责任追究机制,采取巡查暗查、走访调研等形式,结合营商环境月度考核排名,对巡查中发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问题,采取约谈或移交相应纪委部门问责处理。四是推出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新政策。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通知》、《武汉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方案》、《武汉市深化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专项政策,直击当前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力度空前。
二、开展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提升行动,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今年上半年,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关于印发lt;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gt;的通知》,对贯彻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对贯彻实施工作有关事项进行了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组织实施。一是严格规范市场准入管理。对清单所列禁止准入事项,严格禁止市场主体进入,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清单所列许可准入事项,需要市场主体提出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需要具备资质条件或履行规定程序的,行政机关应当指导监督市场主体依照政府规定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规进入;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不得设置市场准入审批事项,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二是建立清单信息公开机制。各区、市直各部门要认真配合做好相关市场准入事项的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梳理相关事项的管理权限、审批流程、办理条件等,不断提升市场准入政策透明度和清单使用便捷性。三是建立健全清单实施工作机制。各区、市直各部门要加强组织保障,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能做好本部门相关审批事项执行情况的跟踪监测、自评估和调整完善工作,健全内部工作机制,把好政策关,在研究制定有关改革方案、政策文件时,做好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衔接工作;要建立健全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准入机制、审批机制、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和激励惩戒机制、商事登记制度等,着力营造公平竞争、便利高效的市场环境。四是加强清单实施情况总结汇报。各区、市直各部门要持续跟踪关注清单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新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新问题,提出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建议,及时报告清单实施进展情况。
三、推进营商环境指标落地见效
对标对表,对七项重要指标逐项对标北京、上海及最优城市,客观分析武汉市营商环境的短板弱项,找出差距与不足,找明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补齐短板。通过对比流程图,明确流程再造目标与途径,制定行动方案、任务图和时间要求,挂图作战。每周上报工作推进进展情况,对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工作举措,确保各项目标有序推进。率先启动推进七项重要指标,除获得信贷外,其他六项指标都在政务服务大厅落地,政务大数据局积极配合市场监管、规划、城建、水电气等部门单位,研究营商环境重点指标落地方案。在2018年建成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完成与规划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等系统对接,推进与水、电、气系统对接;在市、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水电气、通信报装服务综合窗口,推进“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通过新系统办理2087个工程建设项目。企业开办专区升级正在积极筹备中。推进24小时自助服务延伸部署,围绕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全面梳理自助服务系统上线事项清单,实现市自然资源规划、人社、公安(户政)等51项便民事项自助办理、查询。加强监督考核力度,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制发《关于印发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考核指标的通知》和考核通报,对各区、各部门“一张网”建议开展考核。
四、深化“四办”改革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对标优化,组织召开“四办”对标优化会,制发开展“四办”改革对标自查的通知,按照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要求,组织各区、市直各部门对标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制定我市各级审批服务事项在办理环节、办理时限、申请材料和特殊环节等4项指标的优化目标,全面摸排“四办”现状和存在问题,形成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快政务服务一张网平台建设,积极与省政务办、省信息中心沟通,优化完善全市统一综合收发件系统、电子证照库、电子监察等系统功能。实现与29个市直部门803个事项、15个区9167个事项、176个街(乡镇)15618个事项、3275个社区(村)83971个事项与省政务服务网互联互通,五星联动、四级全覆盖的线上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探索电子证照试点应用。
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调度制度,分各区、7项重点指标、其他重点指标开展周调试,跟踪营商环境工作进展情况,定期编制营商环境工作综述。二是强化重点改革事项协调力度,会同相关部门,对用水、用电、用气外线工程的审批流程优化,对政务信息共享互通,对开办企业效率提升等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三是加强宣传,对各区、各部门在推进工作中取得好的经验做法、典型案例进行总结推广交流,并与媒体合作,开展网上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四是强化督办,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提质提效,提高群众和企业办事效率和满意度,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