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0-08-24 13:25:00来源: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与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的营商环境还存在短板和不足,特别是在政务服务效能、畅通政企业沟通机制等方面需要加强工作力度,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需要深下功夫。围绕提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各项有针对性的工作。
一、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企业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手段来抓。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落实“市领导分领域包片、各单位分指标负责、各区分区域把守”制度。召开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围绕23项重点指标,逐一确定对标城市和先进做法,形成《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指标任务清单》。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问题的督办,修订考核办法,增强结果的科学性,推进正向激励。四是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各区、各部门开展经验交流和新闻宣传,全面落实《弘扬“店小二精神”“十必须十不准”》。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市上下聚焦难点痛点,坚持对标一流、补齐短板弱项,落实“店小二”服务理念,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效率,努力打造全国审批服务最优和营商环境最好城市。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流程再造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对个体工商户经营低风险食品由“行政许可”改为“告知承诺制”,对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前的现场核查改为远程视频方式核查。将市场主体证照有效期延长至疫情解除后3个月。助力复工复产,对生产经营疫情防护急需用品的,实行急事特办、专人跟办;对符合条件的个体经营者,依法予以豁免登记。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流程,各事项审批时限均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压缩60%以上,网上办事项达92.89%,年内实现企业开办2个环节、1天办结。
重构工程建设审批流程。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和工程建设许可合并为立项规划许可,社会投资一般项目审批时间减至31个工作日,审批环节19项,申请材料48项。制发《关于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告知承诺制的意见》(武政规[2020]6号),首批6个“承诺可开工”试点项目全部开工。取消施工图审查作为施工许可的前置条件,实现了施工图审查无纸化申报和网上审查。
推进不动产登记全程网上办。建设不动产掌上“e登记”网上办事大厅,增加电子签章用印节点和电子证照的生成节点,推动不动产登记事项“自助申请、自动审核、自动登簿、自助领证”的全程网上办。将不动产登记精简至申请受理、缴费领证2个环节,全面推行电子票据和网上缴费。
实施电力报装革命。对报装全流程纳入市级集中监控,确保高、低压客户平均办电时间压缩至45个工作日、2个工作日以内。小微企业“零费用”接入电网的容量标准提升至160千伏安。落实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价措施,减少客户电费支出6.79亿元。清理转供电不合理加价行为,清退多收价款5948万元。
提升获得用水用气便利化。着力打造智慧水务,实行“水管家”服务,用户只需提出用水需求,立即体验“全程跟进、一键畅优”的服务,企业获得用水办理环节2个,办理时长3个工作日,申请材料1项。对中小微企业申请接入供水管线直径100毫米及以下的新建项目,免除供水工程建设费用,并代办相关行政审批手续。推进智慧燃气服务,普及微信、支付宝、银行、圈存机等多种支付形式,推进营业厅业务从线下延伸至线上,企业获得用气办理环节2个,申请材料2项。
(二)加快“一网通办”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加快政务平台深度融合。制发《2020年武汉市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政务服务信息化系统摸底调研,推动国家部委、省级垂管业务系统深度对接。截止上半年,在湖北政务服务网发布市级事项1417项,区级事项17856项;受理各类政务服务办件697.3万件,其中网办件占比92.8%。
深化电子证照共享应用。深化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与电子证照库对接,形成国家、省级证照和市级证照目录清单。全面开展电子证照签章工作,加快推动存量证照电子化,提升电子证照归集的规模和质量。截止6月底,我市电子证照库共归集各类电子证照4333万本,实现身份证、营业执照等98类电子证照共享应用。
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加快综合窗口建设,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受理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数据同源。围绕户籍户政、出境入境、交通交管、社保医保、税费办理、卫生健康、就学养老、住房公积金等领域,探索“全市通办”。
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健全完善市、区、街道三级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体系,利用银行等商业机构网点密集优势,组织探索“政务服务+银行”模式,推动自助服务终端进楼宇、进园区。目前,已上线的170项“自助办”事项、56项“掌上办”事项,部署自助终端555台,受理办件84万件。
(三)创新惠企举措,增强企业获得感
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设立规模为400亿元的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由在汉各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市财政予以全额贴息,截至6月30日,为8196家企业融资481亿元。另设立了规模200亿元的个体工商户纾困专项资金,为1239家个体工商户融资6.3亿元。及时为困难企业核准延期缴税申请,今年新增减税降费96.98亿元。
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制发《“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事项现场检查工作指引》,对照70个抽查事项逐项明确抽查程序、项目及方法等规范。兼顾提升监管效率和减轻企业负担,制定年度抽查计划1527个,突出跨部门联合抽查,尽量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畅通政务渠道。落实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民呼我应”平台,完善投诉举报回访工作机制。开展暖企便民行动,主动听取办事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治理“新官不理旧帐”,加大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协议合同兑现执行、拖欠市场主体账款的清理力度,完成无分歧账款清零。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标先进找差距,勇于创新抓落实,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以更好更优的营商环境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