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20007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0-09-02 10:10:00来源:字号:[ ]分享:

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于释放城乡融合发展和内需增长新空间具有重大意义。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2019年3月特色小镇牵头工作由市城建局移交我委后,我委根据国家、省的新精神、新要求,坚持产业立镇、企业为主,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着力推动“市郊镇”“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等不同类型特色小镇发展。2019年9月27日,经请示市政府同意,我委印发了《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武汉市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武发改规划〔2019〕434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内涵要义,规范了创建机制和创建程序,并明确了各区人民政府和各开发区、功能区管委会是特色小镇或特色小城镇培育创建的责任主体。玉贤园艺小镇是我市首个国家级特色小城镇(住建部命名的403个特色小镇已全部更名为特色小城镇),市、区政府都予以了大力支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重点做好园艺小镇建设的规划引导、资源整合、服务优化、政策完善等工作。

一、关于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的小镇产业发展布局

我市特色小镇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指引,以生态小镇和3A旅游景区标准为特色小镇创建的基本要求,在产业选择上突出生态理念。同时,《实施意见》也明确要求,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要予以淘汰。玉贤园艺小镇以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品质生活为出发点,以园艺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集园艺设计、研发、制造、展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充分体现了产业和生态环境的融合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支持玉贤小镇以园艺乡居生活为主导,对小镇核心区外发展方向进行战略统筹,打造4大绿色产业发展区,即北部设施蔬果花卉园艺区,东部湿地水生花卉园艺区,中部精品设施苗圃园艺区,南部国际园艺观光博览区。

二、关于以市场为导向聚焦小镇产业特色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特色小镇要以产业建镇,以引导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玉贤园艺小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建设和管理。2017年5月,中地控股集团与武汉市蔡甸区政府签订《玉贤•中国园艺特色小镇建设框架协议》,确定中地控股集团为园艺小镇投资主体。2018年3月,中地集团于投资2亿元,在园艺小镇核心区动工建设占地60亩市民田园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初步封顶,建成后可形成园艺超市、园艺博物馆、园艺接待中心、园艺产品展示大厅等,形成集展示、研发于一体的园艺产业发展区。下一步,将坚持“优一拓二强三”策略,延伸园艺产业体系和产品结构,实现园艺小镇一二三产业多元融合发展。围绕“宜居宜游”目标,抓紧推进4.3平方公里园艺小镇核心区重点项目建设:一是以S104省道、玉顺路为风情街主线,结合建筑风格,打造鲜明异域特色的园艺风情步行街;二是加快岗岭生态宜居示范村规划建设,实施九真绿道提质改造,深化山地林木湖泊整治;三是开发特色园艺开发、种养殖、精品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项目。

三、关于以人才为依托加快小镇产业升级进位

《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加大对高端产业项目和人才的招引力度,市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行业优势,积极推荐行业领军人物参与特色小镇或特色小城镇建设。在“百千万”农村实用人才计划、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等助推下,玉贤园艺小镇产业升级进一步加快。一是大力发展“研发+”展示,推动产业核心区高位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园艺+”旅游,以农旅结合为代表,在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园艺茶文化生活亮点工程——月半弯;三是大力发展“生产+”加工,推动传统园艺产品从普通种植向高层次、高端加工提档升级。下一步,将加快升级园艺全产业链条,依托市民田园项目,形成集科创、培训、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科创孵化中心,引进电子商务,建设“大宜家MALL”式的展销中心,在核心区打造集设计、研发、智造、营销、展示为一体的园艺全产业链。

四、关于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实现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实施意见》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创新融资手段,发挥产业引导基金带动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鼓励股权投资基金进入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二是加强用地保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先保障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用地。三是做好财政扶持,市级财政对通过验收命名的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予以一次性财政资金奖励,鼓励和引导政府投融资平台加大对小镇基础设施和产业示范项目支持力度。四是优化政府服务,要求各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功能区管委会要创新特色小镇或特色小城镇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打造高效便利的公共服务体系,集聚创新资源,开展推介活动,加大对高端产业项目和人才的招引力度。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对特色小镇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在项目建设上,合理将PPP模式应用于特色小镇项目,通过引入私营企业和民营资本,有益于实现特色小镇投资、建设、运营主体的多元化,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风险控制能力,进而缓解政府在财政和债务上的压力,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综合效益。


关闭 【打印此页】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