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0-09-15 13:25:00来源: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近年来,我市一直致力于整合优势资源,搭建“走出去”各类服务平台,鼓励企业抱团出海,拓展第三方市场。
一、引导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为提升我市国际化水平,推动国际化大武汉建设,鼓励我市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自2016年起,我市开始组织企业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四年来,共组织40家次企业参展,涉及电子通信、激光设备、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机械包装、工业设计等领域。自2018年起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去年良品铺子与巴基斯坦企业在展会上签下3亿元巴西松子原料订单,以及组织工业设计企业参加香港创意设计博览会,进一步扩大“武汉制造”和工业设计的影响力。另外还多次组织企业参加印度、巴西、意大利等国家展会和经贸活动,鼓励有实力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利用国际资源,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面向全球进行产业布局。
二、努力打造国际性产业交流合作平台
1.我市连续三年争取到中国工业设计展览会主办权,凭借高规格的展示、高质量的谋划、高水准的服务,在武汉办出“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参展企业最多”和“参与范围最广”的“四个最”,吸引了百余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为代表的国内高水平工业设计企业外,广泛邀请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奥地利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知名工业设计企业前来参展,以及世界设计组织董事会董事、德国红点奖创始人等一批海外工业设计大咖来汉交流,红点设计大展在展会分论坛上同期举办,奥地利摩德利设计公司在展会上签约并来汉设立墨谷整合设计公司,展会平台有效促进了工业设计产业的国际交流合作。
2.自2017年我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以来,一直加强与创意城市的合作交流:积极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与世界工业设计协会合作,举办第三届武汉设计之都圆桌会议;举办非洲青年设计师培训支持非洲设计产业发展,履行武汉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诺;积极引进高端人才进入武汉,通过设计之都品牌效应,引进法国建筑师岚明、巴塞罗那建筑师洛伦佐、美国工程院院士邓文中等知名设计师落户武汉,在武汉建立中国公司;支持武汉设计产业走向国际,鼓励工程设计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制定国际标准,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向世界。这些沟通交流活动发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的影响力,提升了本土品牌及活动的国际知名度;同时也加强了我市与国际友城尤其是国际知名城市之间的务实交流合作。
三、组建“走出去”联盟实体公司
1.自2017年起,市商务局、市城建委、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市工商联所属国际合作商会及相关行业中小企业探索组建“走出去”联盟公司,以整体承接“一带一路”国家中小水电项目为突破口,发挥在汉央企开拓海外市场的优势,推动在汉央企携我市中小企业“抱团出海”。联盟公司成立后既可承接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配套服务工作,也可单独承接中小工程,突破了我市中小企业“走出去”瓶颈。2018年底武汉市“走出去”联盟实体公司“长江联创”已正式成立,并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此举将有效推动在汉央企携我市中小企业“抱团出海”,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健康良好发展。
2.2011年,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简称:设计联盟)在武汉正式成立,旨在整合工程设计产业资源和工程建设领域优质社会资源,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行业研发、设计和管理水平,促进工程设计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设计联盟以“合作+创新”的方式整合产业链,拓展海外产业空间,搭建了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公共交易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产业化平台。截至2019年底,成员单位已经发展到164家(包括长江中游的四城联盟),不仅覆盖了在汉主要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在各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中小设计企业及专业机构,还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设计企业和咨询机构;同时还邀请了40余家在汉主要工程建设企业、高等院校的设计院系和文化机构以及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投资机构、上市公司作为特别理事单位加入设计联盟,使设计联盟成员单位覆盖了工程建设全产业链。
四、构建多方位服务平台
我市成功引入“中国国际工程产业供需合作峰会”,并确定连续5年在汉举办,有利地推进了我市工程承包企业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链集团化、规模化采购的发展;积极搭建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平台,促进信息、产业、项目、管理对接,近年来,组织我市500余家外向型企业参与了50多个国别(地区)的推介活动;坚持为企业免费开展“走出去”专题培训,近年分别以国际税务、国际法律、境外风险、国别(区域)为主题的专题培训班10期,惠及人数达2000余人(次)。
五、积极利用外事资源,完善友城布局,开展海外合作
1.面对防范疫情境外输入与帮助企业开发市场两种需求,我市外事部门加强与外交部、全国友协等上级部门的对接,密切与我驻外使领馆等驻外机构的信息沟通及交流合作,尽可能地了解抗疫大环境下境外市场的需求,为我市企业“走出去”争取机会,及时传递《外交信息通报》和《经济外交信息》重要内容,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精准有力的信息保障和服务。
2.目前我市与《第三方市场合作指南和案例》中提及的十四国中的日本大分、韩国清州、英国曼彻斯特、法国波尔多、荷兰阿纳姆等城市已建立深厚的友好城市关系。此次抗击疫情期间,我市与部分友城通过召开抗疫经验分享视频会议、互赠医疗物资等方式开展国际合作,共克时艰,双边关系进一步紧密。我市将继续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推动我市与海外城市建立常态化工作联系机制,并以此为契机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寻找与海外经贸合作的领域和机会,发挥“风向标”作用,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到我市企业,帮助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同时,也将持续做好高质量构建全球友城网络的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友城布局,为推动我市企业开发海外市场铺路搭桥。
下一步,全市各相关部门将再接再厉,继续做好帮助企业开发海外第三方市场的服务工作。
一是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加境外展会和经贸交流活动,指导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开展全球化产业布局,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各类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企业的合作交流。
二是建立年度信息交流机制,充分了解企业真实需求,优选龙头企业,发挥协同作用,适时开展调研走访工作,了解我市“走出去”重点企业发展现状、在全球抗疫大环境下国际产能合作中的特殊需求以及企业在“走出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出服务措施。同时,对于一些“走出去”的龙头企业,如葛洲坝集团、中建三局、中铁大桥局等,将积极向外方政府、企业宣传推介,推动发挥其在第三方市场带头作用,塑造我市国际品牌形象。
三是维护企业在外合法权益,为企业开发海外市场排忧解难。密切关注“走出去”投资目的地国情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关注我驻外使领馆发出的风险预警信息。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或驻外华人商会代表等比较熟悉了解所在国情况的人员,为在汉企业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开讲座或经验分享会,深入沟通交流在当前全球抗疫的环境下投资策略、产业发展方向、注意事项等信息。与外交部、前方使领馆积极沟通,反映我市企业在当地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需求,解决“走出去”企业存在的如签证难等问题,为企业在外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