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要闻

中国经济“期中考”稳中向好 如何走好下半年


发布时间: 2017-08-09 09:52:02来源:武汉市发改委字号:[ ]分享: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等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强调,上半年经济保持稳中向好,体现了趋势性变化,下半年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取得新成效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为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最高值。与此同时,结构调整正在深化。如何看待我国经济“期中考”成绩?处在结构调整过关期的中国经济,应该如何走好下半年?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请权威经济部门的有关负责人来解答对上半年经济形势“怎么看”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怎么办”的问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会上表示,总的判断,上半年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稳中向好

但仍处于结构调整过关期

杨伟民表示,上半年经济形势稳中向好,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运行比较平稳,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都在合理区间,甚至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为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最高值。二是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高,财政收入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2%。三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多增18万人。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CPI同比上涨1.4%,与一季度持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以后实际增长7.3%,继续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都取得一些新进展。

与此同时,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从需求结构看,消费、投资、出口实现了比较均衡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贡献率为63.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6%,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长7.2%,比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19.6%,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工业结构有所优化,特别是过剩产能继续得到化解,创新驱动效应开始显现,适应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行业增长都比较快,高技术产业增长13.1%,装备制造业增长11.5%,快于工业和GDP增长。竞争性产业集中度提高,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开始初步显现。

从区域结构看,区域协同联动效应开始显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深入实施,成效明显。

“更为重要的是,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深入人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正在发生变化。这种理念的变化是一种更深刻的变化,将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新的更高形态。”杨伟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不会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他同时提出,中国经济仍处在结构调整过关期,结构调整这道关并没有过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处在深化阶段,这将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杨伟民说。

三个确保

着重做好六方面工作

对于上半年经济形势所展现的良好态势,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丛亮表示,这是在结构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的,因为我国没有像西方国家搞大水漫灌的强刺激,而是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振兴实体经济,更多是靠加快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的转换来促进发展,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整个经济结构,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需求结构,都发生了很多积极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带有趋势性的”。

那么,如何将这种趋势更好地延续下去?对于下半年经济工作“怎么干”,杨伟民表示,下半年经济工作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他表示,针对当前形势和长远发展需要,在做好全面工作的同时,下半年要着力做好六方面工作: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定外资和民间投资,高度重视做好民生工作

“中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杨伟民表示,稳是主基调,要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但是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强力维稳、机械求稳,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奋发有为。在有所作为的同时要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他表示,今年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两个方面取得新成效。

防范风险

区别应对“黑天鹅”“灰犀牛”

党中央非常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始终要求守住底线,特别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黑天鹅’和‘灰犀牛’这两类事件都有可能冲击金融风险的底线,但它们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事件,在应对和防范时,办法和思路是有所不同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一局局长王志军在会上表示。

“黑天鹅”主要指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问题,例如对金融市场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等。“灰犀牛”一般指问题很大,也早有预兆,但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了严重后果的问题或事件,例如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等。

王志军表示,对于“黑天鹅”事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敏感性,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运行的基础尚不牢固的情况下,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要加强跟踪监测分析,加强预警预测,及时发现一些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和苗头性问题,未雨绸缪,制定好预案,防患于未然。

对于“灰犀牛”事件,要增加危机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对存在的“灰犀牛”风险隐患,如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问题,要摸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和影响程度,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利率上升对中国经济下半年走势有哪些影响的问题时,王志军表示,对下半年有可能出现的利率变化的影响,仍然是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预调和微调,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和流动性基本稳定来合理引导利率水平,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增长。

杨伟民表示,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大局的风险,是由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小的风险所引致的,也要从各个领域一些小的风险点去预防。要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

“要早识别、早发现、早处置,化未来的大震为今天的小震,一点一点去处理,不要让其最终引发大的系统性风险,那样会对中国经济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杨伟民说。

杨伟民介绍说,下半年工作中,要做好去杠杆工作,国有企业去杠杆为重中之重。上半年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同时前几年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这表明,去杠杆和稳增长这两者并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两者是可以兼得的。”


(责任编辑:陈敏)


关闭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