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要闻

我市着力打造中国会展名城


发布时间: 2011-01-22 01:40:00来源:武汉发改委办公室字号:[ ]分享:

我市着力打造中国会展名城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作为新型服务业的会展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经济增长“加速器”、城市发展“助推器”、城市形象“传播器”、劳动就业“吸纳器”的功能。会展业在提升地区和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及综合竞争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具有营造投资窗口、搭建合作平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在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会展业包含会议业和展览业。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会展业在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呈现不同的态势。东部地区展览会的展览面积占全国展览总面积的2/3,其中,京、沪、穗三市展览面积占全国展览总面积的1/4以上,被国际展览界公认为国际性展览城市。同时,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及环渤海地区,由京、沪、穗三市与周边二、三级城市形成了三大展览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展览业主要在省会城市发展,成都、重庆、西安是西南、西北地区区域性展览中心,而中部地区区域性展览中心城市尚在竞争发展之中。

我市展览业起步早,初具规模。我市是国内最早由国家投资建设大型展览场馆的四个城市之一,是内地展览业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2000年,武汉展览馆原址上新建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是中西部地区较早改善展馆设施的省会城市。目前,我市共有专业展馆2个: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和武汉科技会展中心,此外,武汉的洪山体育馆、武汉杂技厅、湖北艺术展览馆等非专业展览场馆,也时常承接小型展览会。位于汉阳新区、将于2011年投入使用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拥有12个展馆,可供展览的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其设施规模与硬件水平将领先于中部地区其他省会城市。2000年以来,我市每年举办展览会在百个以上,包括医博会、中博会、机博会、食博会、农博会、光博会、国际汽车展等各类大型展会活动,成为中部地区会展业的重镇。

我市会议业发展方兴未艾。近五年来,以武汉市为目的地的国际会议增多,先后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卫生部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工作会议、国际植物园大会、国际油菜大会、世界湖泊会议、国际牙医协会大会召开。中外知名公司在武汉召开商业性会议较多,如美国百威啤酒公司、日立展在武汉召开有600人出席的年会。我市现有酒店,都具备会议接待能力。其中武汉香格里拉等少数五星级酒店具备接待500人左右规模的中型会议的能力。正在建设的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可以达到接待国际大中型会议的硬件要求。

但我市会展业总体上仍处于产业初创阶段,会展业整体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还不大,多数品牌规模尚小、知名度不高,与武汉作为中部中心城市的定位不相适应。

在“十二五”期间,同类城市纷纷提出了争创“中国会展名城”的目标,竞争日趋激烈,如成都提出了建设“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会展之都”的目标;杭州的“西湖博览会”极大的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厦门充分利用地处海峡西岸的地理特点和旖旎的海滨风光等优势,举办“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台交会”等影响深远的会展,把会展业的发展作为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并提出了“打造中国顶级会议目的地城市”的口号;大连利用东北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地位和秀丽海滨风光的优势,成功地召开世界达沃斯论坛、世界港口大会、亚欧经济部长会议等国际性会议,会展业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以上这些城市都在积极争创“中国会展名城”,武汉面临激烈的竞争。

在“十二五”期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武汉“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汉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的建成,为我市会展业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以会展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为目标,以“政府引导、部门协调、市场化运作”为核心,依托武汉产业、区位、市场、科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整合武汉城市圈、湖北省及中部地区的会展资源,通过体制创新、品牌引领、项目驱动、设施优化、人才支撑,大力提升武汉会展业的综合竞争力,把会展业的发展作为促进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使会展业成为武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和武汉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奋力开拓与跨越发展,把我市建设成“立足中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中国会展名城。

关闭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