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要闻

聚力低空新蓝海,共建空天新未来 武汉市空天地一体化项目现场推介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5-10-16 10:00:00来源: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字号:[ ]分享:

“聚力低空经济新蓝海,打造全域应用新标杆”,10月14日上午,“武汉市空天地一体化项目现场推介会”在武汉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推介会旨在为各有关单位、相关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技术研发、产业资本与实际需求深度对接。来自武汉市市直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平台企业、合作伙伴及金融机构的百余名代表汇聚一堂,共商低空政务应用加快落地见效。

武汉市发改委介绍了全市低空经济发展情况和空天地一体化项目整体规划,截止目前,全市已汇聚低空经济领域重点企业170余家,建成起降点220余处,获批航线33条。空天地一体化项目是以低空飞行服务城市治理为切入点,以场景应用创新牵引带动低空产业发展,搭建覆盖全市、技术领先、应用丰富、安全高效的低空飞行服务与应用体系,计划到2030年在全市布局建设1000套无人机机库,建成一体化智慧管理中枢,完成10大类42个政务场景、5大类11个商业应用场景。

为推进这一城市战略,武汉城发集团所属航发集团与普宙科技公司组建武汉航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项目运营。项目通过融合“空天地”三层架构,构建立体感知网络:“空”指低空空域与卫星定位,“天”为低航飞行器,“地”涵盖地面设施,共同实现城市全方位监测。项目计划到2030年,建成1000套无人机自动机库,配备3000余套挂载设备,机库具备两分钟快速换电能力,无人机支持双挂载,适应复杂城市环境。项目筹建的空天地一体化运营管理中心,设66个飞行席位,可以实现“统揽一网、统管一体、联动一体”的目标,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据悉,项目在城市治理领域已取得多项成果:在治安巡逻中协助发现异常事件8起、交通拥堵51起;在交通管理中处置拥堵63起、事故5起;在生态环保方面发现污染点80处。此外,还完成了武汉马拉松、武汉7.16渡江节等10余次重大活动保障。按照项目推进的进度,今年内即可建成400套无人机机库,实现三环线内全域覆盖,三环外市域覆盖率60%以上,重点商圈、交通主干道、交通枢纽和景区全覆盖。

    当日,武汉城发集团现场重磅发布了《武汉市空天地一体化项目低空飞行服务产品集》,聚焦10大类政务和2大类商业应用场景。政务应用涵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消防应急等领域,可进行治安巡查、违章识别、火情预警等任务,商业应用聚焦物流配送和文旅服务,提供快速物流、景区航拍等功能,以低空飞行优势,提供创新服务。通过“一机多用、多域共享”服务模式,可以实现相关部门多类平台资源深度融合,构建跨域处置闭环,推动城市治理“一降两升”——治理成本降低20%、管理效率提升25%、事件响应效率提升15%。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对全市低空空域航路规划进行解读,当前空域航路规划已通过军民航联合验收,将为全市低空飞行活动提供科学、规范的空域资源配置依据,助力构建“可飞、好飞、放心飞”的低空运行环境。东湖高新区分享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先行先试建设成果,该区已规划航线1600余条,累计飞行5.3万架次,总里程达26.5万公里,城市管理事件处置效率提升30%,成为全国首个“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样板工程。

武汉市副市长、市低空经济产业链链长董煜华表示,低空经济是未来产业竞争的新赛道,必须要抢抓机遇、走在前列。武汉市空天地一体化项目是市委、市政府为谋划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抢占新领域新赛道窗口期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先手棋”。项目要以城市治理应用为切入点,逐步拓展至物流、文旅、医疗等多元场景,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运营、公众服务”的良性生态。各区、各部门要积极谋划、协力共为,坚持规划引领、聚焦场景应用、坚守安全底线,高效利用空域资源,推动基础设施成网,实现商业运营闭环,构建可靠监管体系,携手推动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推介会上,武汉城发集团分别与武汉市生态环境局、长江新区管委会、蔡甸区人民政府等签署了合作协议。

关闭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