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科技创新以奋斗姿态迈向新时代


发布时间: 2018-03-01 09:40:06来源:长江日报字号:[ ]分享:

最引人瞩目、浓墨重彩的一笔——科技成果转化超常规发力。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开全国之先河,破体制之坚冰,成立了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局,按照“虚拟机构、实体运作”的模式开展工作。科技成果转化局自8月成立后的短短三个月,成功举办了5场大型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206个项目吸引244亿元投资,对接活动密度之大、规格之高、项目之多,前所未有。同时还组织了516个有意转化的项目在媒体上进行推介,供社会机构和广大企业踊跃对接。市委、市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成效明显,市成果转化局开局一炮打响,工作成效令人可喜,望再接再厉,再出新招,再创佳绩。科技成果转化局的成立被评为全省“十大”科技事件,《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网及省市各类媒体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科技成果转化的“武汉样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历史新高。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以及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完成省市下达的绩效目标任务,实现了此项工作的历史性突破;创新型城市建设卓有成效。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组成的评估专家组对我市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对我市目标完成、重点任务实施及组织保障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典型经验和亮点工作给予充分认可;知识产权强市创建成绩斐然。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程,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推进专利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全年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16件,按期结案率100%,立案查处假冒专利案件322件。去年6月份,在全国20多个申报城市中,我市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

此外,“创谷”建设步伐加快。截至目前,武汉开发区“南太子湖创新谷”等5个“创谷”基本建成,江夏区“阳光创谷”等6个“创谷”建设正全面展开。创新平台建设成绩喜人,江岸区、武大、华科大、宝武钢铁集团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华科大获批组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华师大获批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武汉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获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年共新建新型研发平台411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市级408家。

科技金融改革富有成效。安排财政资金1.7亿元,累计投入引导基金7.535亿元,已设立和正在设立的子基金达到35支,总规模超过50亿元,实现引导基金约5倍放大。拓展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投融资渠道,5场大型成果转化签约专场活动共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5支,基金总额74.5亿元。此外,还与建行等8家金融机构签署了210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授信协议。近期成功争取到中国科学院5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落户武汉。

创新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圆满完成牵头承担的5项全面深化改革试点任务。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全面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获市编委批准,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率先启动“三合一”改革工作。工研院累计孵化企业341家,获得专利913项,开展成果转化项目333项,“市校共建,市场运作”的改革举措被列为全国27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取得新突破。新的科技计划体系重点聚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大幅减少小项目数量,大幅提高资金支持强度,设立资金资助下限等举措,政策支持重点更加突出,资金使用“撒胡椒面”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受到市人大、市财政局的高度认可和兄弟城市的一致点赞。

第四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中科院武汉分院专场举办,70个项目在汉落地签约,总金额达80.31亿元

其他,79.37%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及省科技、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及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奋力开创新时代武汉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2017年,是全市科技工作极不寻常的一年。拼搏赶超,砥砺奋进,取得丰硕成果。创新氛围最为浓厚,工作任务最为繁重,取得成果最为丰硕。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加快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全市科技系统紧贴大局、紧扣中心,自我加压、砥砺奋进,用优异的成绩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9479.64亿元,增长率达到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63%;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57家,总数达2827家,比去年净增650家,总量与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以建设“创谷”为重点,新建实体空间324.22万平方米,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19家,建成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双创基地,新建企业和高校新型研发平台411个;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23243件、8444件、28.76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03.2亿元。我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创新工作突出贡献奖”。

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主体中的生力军,高新技术企业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先锋队,高新技术企业是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的重要支柱。

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战略作用,近三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年均增速维持在30%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衡量我市经济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的重要指标,近三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2017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63%,为历年来最高。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是衡量我市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依然保持2位数的增幅。自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一直保持较快增幅,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为13.30%,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6个百分点。

自2017年6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我市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以来,市科技局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大力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大力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积极提升专利信息分析利用能力,积极推进专利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强力推进知识产权优势、强势企业的培育工作,不断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工作,推动专利权质押融资、证券化试点和企业贯标。近三年来全市专利申请量稳步提升,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

关闭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