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19032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19-08-21 17:15:00来源:字号:[ ]分享:

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市场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基础,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配套能源保障,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发改委等部门的管理推进下,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一、武汉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情况

截止到2018年12月底,武汉市累计建成集中式充电站已建成389座,充电桩103148个(其中建成充电桩36710个,完全具备接入安装条件桩位66438个)。超前完成《武汉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15000个的推广总量。车桩比从2016年的4.76:1提高至1.33:1,充电桩建设速度基本跟上了车辆增长速度。可满足近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汉阳王家湾、钟家村和武昌水果湖、中南路等区域,平均600至1000米就有一个充电站,极大方便了市民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日常充电。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EVCIPA)2019年2月数据统计,湖北省(主要是武汉市)公共充电桩数量已位居全国前十,其中公共充电桩占比达76.7%。充电桩充电总量超过北上广深,位居全国第五。

二、武汉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办法

武汉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办法,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市发改委印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武发改价格〔2015〕240号),规定我市充电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按充电电度收取费用,上限标准暂定为每千瓦时0.95元。2017年,市发改委会同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补贴实施方案》,对我市建成投运符合条件的充电设施发放财政补贴。截止2018年底,已根据政策发放补贴资金7823.1万元。2017年,市政府印发《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若干政策的通知》(武政规[2017]43号),提出“城市新建小区按照20%的比例规划和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2018年,市政府发布《武汉市停车及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以住宅小区、单位和专用场站配建充电设施为重点,以公共停车场、路边临时停车位等公用充电设施为补充,2018年底前,累计建成充电桩约10万个。”

同时,我市规划部门已将需要独立占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纳入“武汉市规划管理一张图”进行用地控制,同时在规划管理审批工作中,对于新增的配建停车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内的充电桩建设比例提出了相应的配套要求。我市供电部门在电力报装增容方面,已实现申请受理、设计审查、装表接电等全过程免费服务。电价方面,对经营性集中式充电设施严格按照大工业电价执行并免收基本电费。还免费为新报装的居民交流充电桩安装计量装置。对于租赁场地投资建设的充换电设施,放开租户用电报装限制。

三、充电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管

为落实国家工信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中建立地方监控平台的要求,武汉市通过招投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公司建设武汉市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第三方监测与管理平台,开展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监测与管理工作。目前,该平台已接入公共充电桩近8000根,实现了与11家充电桩企业充电信息的互联互通。可对接入充电桩的使用情况、实时状态等运维信息进行日常监控管理,有效降低公共充电桩使用的安全隐患。

同时,供电部门将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用电纳入周期性检查、营业普查范围,依法合规查处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私拉乱接充电线等安全隐患问题。

下一步,武汉市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将进入保速提质新阶段。我市将按照“保速提质”的工作思路,紧盯工作目标,狠抓建设质量。着力政府引导与监督,重点在充电设施布局、充电设施供电保障、充电网络互联互通能力、充电设施产品质量、充电运营安全管理等方面把好关,建出“武汉质量”,站稳全国前列。

关闭 【打印此页】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