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19025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19-08-21 09:50:00来源:字号:[ ]分享:

一、申报国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情况

2018年6月初,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等部分两院院士到武汉调研时认为,武汉当前应抢抓国家启动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机遇,把申报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作为近期工作目标。这一建议得到省、市领导的积极回应。按照市领导要求,在省发改委指导下,去年6月上旬我市启动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申报工作,我委迅即成立以委主要领导牵头、相关处室参与的工作专班。6月19日,我委工作专班拟定了方案的初稿,并会同省发改委邀请华中科技大学的专家团队对方案进行补充完善。该方案经多次讨论修改,并征求市科技局、市经信委等部门意见,形成了《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并经周先旺市长主持召开市人民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审议该方案。8月17日,《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以湖北省人民政府名义报送国家发改委。

二、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

我市主要围绕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和生命健康等三大领域,着重建设“四个圈层”:一是基础科学研究圈,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研发平台,着力实现前瞻性技术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二是前沿技术创新圈,布局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着力攻克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圈,支持建设企业研究院、企业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和双创示范基地,着力实现科技创新的经济价值;四是产业创新发展圈,培植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新动能,着力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实现区域经济内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三、建设方案中有关大科学装置建设内容

在《建设方案》中,我市突出强调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圈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力争重大原创成果、前瞻性技术有所突破;建设国际先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根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部署,聚焦若干重点发展领域,引领产业原始性创新,突破性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重大设施科学研究基地。大科学装备主要包括:

提升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性能。改造提升装置性能,冲击102T的世界纪录,为支撑高温超导机理、磁有序态等世界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创造条件。推进强电磁制造技术研究,拓展航空航天重要领域的工程应用。

推进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设重力测量基准和重力测量物理仿真两大平台,建成国际一流、综合指标国际领先的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满足我国地质调查、资源勘探、国家安全等对重力数据和重力基准的战略需求。

建设生物医学成像基础设施。建设国际领先的四大装置:超快现象探测四维电镜,全球最高分辨和成像通量最高的全脑成像装置和跨尺度活体光学成像装置,超灵敏磁共振成像装置,全数字超级PET等,引领和带动我国生物医学成像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布局磁阱型氘氘聚变中子源实验装置。结合现有C2装置获得较高等离子体参数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采用大压缩比级联绝热压缩的加热方案,模拟未来聚变反应堆中实际工作环境,有望建成新型的中子源,更好的促进我国磁约束聚变能开发。

四、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保障措施

一是成立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理事会。一是成立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和建设管理机构。建设领导小组由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任组长,成员由湖北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主要建设单位负责人组成。依据理事会决策,落实国家、省、市三级责任,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各项支持,协调建设前期及过程中相关条件落实,统筹省市、各建设单位创新资源,合力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充分利用财政支持产业发展及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各项资金的统筹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支持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创业基础能力建设。设立综合性国家创新中心科技项目专项基金,支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三是完善政府支持政策。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围绕激活创新活力、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企业主体创新投入、加强金融创投体系、激励创新创业人才、加大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逐步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型体制机制,创造有利于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五、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沟通对接,争取我市成为第一批获批建设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的城市。待国家发改委批复后,将按照我市的《方案》抓紧推动各项工作。同时将加大对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成像项目和武汉大学同步辐射光源项目的跟踪协调力度,及时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委的政策、资金支持。

关闭 【打印此页】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