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8-07-21 09:40:00来源: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一、武汉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基本情况
同步辐射是一种高亮度、高准确性及波长连续可调的先进光源,自1960年被发现以来,历经四代发展,已成为推动科研创新和企业研发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平台。开展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建设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目前,武汉大学组织专班编制了项目的初步建设方案,主要是:建设趋于衍射极限储存环的新一代中能区光源 (一期)+ 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二期),总投入约55亿元,其中,一期投入约25亿元,二期投入约30亿元,计划用地约1200-1500亩。一期工程计划于2024年建成并开放运行,2024年后启动二期建设。
二、武汉同步辐射光源项目推进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武汉同步辐射光源项目,2017年12月6日,市委常委会研究了支持武汉大学有关事项,同意支持武汉大学建设同步辐射光源项目。2018年1月23日,市政府成立了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瑞峰和武汉大学副校长谈广鸣任组长的“市推进武汉光源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武政办〔2018〕8号),系统推进武汉同步辐射光源项目的建设工作。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光源建设核心人才引进、储备以及新一代光源技术的国际论证,正在开展选址工作,计划十月份召开大型光源第二次国际论证会,邀请国际各大光源负责人,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等领导也将出席会议。
我委多次向国家发改委汇报武汉同步辐射光源项目的进展情况,希望国家发改委尽快予以立项并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发改委表示支持武汉建设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希望地方先期启动项目建设,待项目建设条件成熟后,由国家教育部报国家发改委立项。
三、关于武汉同步辐射光源项目选址工作
关于您提出的“借鉴合肥科学岛模式,宜在严西湖畔白玉山区域选址,形成临湖科学城,成为我市创新发展的新高地”的建议,经征求市国土规划局意见,严西湖畔白玉山区域大部分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内,根据《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等相关文件,同步辐射光源项目主要以科技研发、技术生产用地为主,且占地面积需求较大,地址要求较高,不符合我市生态准入条件,不宜在严西湖畔进行建设。建议结合长江新城、光谷等科技型新区的建设,在长江新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或青山区(化工区)其他区域另行选址,并结合产业布局在工业园区内集中建设。目前,相关部门和区正在配合武汉大学抓紧开展选址工作。
四、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关工作推进情况
市领导高度重视武汉创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工作,并将该项工作列入2018年市政府工作目标和2018年度市改革工作任务目标。我委积极推进该项工作,多次到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汇报工作、了解申报要求,并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编制了《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初稿)》。今年两会期间,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瑞峰专程拜会了国家发改委林念修副主任,专题汇报了我市争取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工作,恳请国家发改委支持武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据了解,目前,国家已批复北京、上海、合肥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未考虑再布局其他地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当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在重点区域打造创新高地,建设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武汉市具有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和条件。省、市领导经充分研究,决定按照分步走的措施,先行启动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申报工作,待武汉具备相关条件后,再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按照省市领导的要求,我委正在抓紧编制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组建方案,争取7月份报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