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23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18-07-21 00:00:00来源: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字号:[ ]分享:

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背景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旨在依托先进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建设发展,以及支持高水平的多学科综合性前沿研究,并最终建设成为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科学研究和重大技术研发的大型开放式研究基地。2016年12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等8个单位发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建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使其成为原始创新和重大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的源头,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基础平台。”

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选择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相对集聚,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协同合作机制深入推进的地区。基于以上考虑,《规划》中,国家明确了在北京、上海、合肥三个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展设施建设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探索和先行先试,创新设施建设和运行模式。上海已先行启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国家将在上海的建设经验基础上,逐步推进北京、合肥等地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

二、武汉市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础条件

湖北是科教大省,具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人才、科研优势。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拥有高校91所(含军事院校7所),两院院士68名,各类科技研究机构122个;普通高校和本科院校数仅次于北京居中国第二,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数量居全国第三,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居世界第一。武汉作为省会城市,又是承载湖北乃至中部崛起的龙头城市,其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最具科技创新活力、产业影响力的发展区域,具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在需求、雄厚基础和突出优势。

武汉科教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已建成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投入建设华中科技大学精密重力测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还将瞄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及《规划》布局,积极争取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成像、武汉大学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武汉,打造高度集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三、我市开展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关工作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申报工作

市领导高度重视武汉创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工作,并将该项工作列入2018年市政府工作目标和2018年度市改革工作任务目标。我委积极推进该项工作,多次到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汇报工作、了解申报要求。今年两会期间,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瑞峰专程拜会了国家发改委林念修副主任,专题汇报了我市争取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工作和华科大生物医学成像等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恳请国家发改委支持武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5月24日,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有祥召集我委、市科技局等部门专题研究推进我市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有关工作。5月28日,李有祥副市长带领我委、市政府办公厅、市科技局等部门专程到省政府向陈安丽副省长汇报了关于创建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有关情况,积极争取省政府的支持。陈安丽副省长指示:一是要提高认识。省、市要统一认识,要把申报武汉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二是要制定规划。要制定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和一系列关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三是要摸清家底及有关事项。充分发挥大学、中科院、部队院校、国有企业的研发力量,形成合力,推进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省领导也将于近期拜访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专题汇报武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

(二)开展战略研究,抓紧编制武汉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我委积极开展武汉综合性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战略研究工作,并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编制了《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初稿)》,明确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以构建代表国家实力、国际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形成在若干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创新中心为建设目标,争取到2020年要初步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框架,从而带动前沿、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提升,促进我省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并带动本地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为积极推动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国家层面的布局建设,我委正在加强谋划筹备组织,整合优势资源,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研究武汉综合科学中心的战略定位、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及其保障措施等,加快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三)积极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须拥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三个以上)。目前,我市仅拥有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两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积极争取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成像、武汉大学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我市分别成立了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推进生物医学成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推进武汉光源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系统推进两个项目的建设工作。

目前,生物医学成像项目经过大量前期工作,组织专家论证及与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对项目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相关建设资金、建设用地均已落实,已具备启动条件;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已完成光源建设核心人才引进、储备以及新一代光源技术的国际论证,正在开展选址工作,计划十月份召开大型光源第二次国际论证会,邀请国际各大光源负责人,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等领导也将出席会议。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组建工作专班,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研究解决创建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明确战略定位、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及其保障措施等内容。

三是建设运行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加快建设精密勘测量研究设施,力争华科大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武汉大学同步辐射光源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建设培育碳捕获利用封存研究设施等项目,做好项目储备,进一步夯实申报国家科学中心基础。

关闭 【打印此页】
.

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官网手机端

今日头条

大督查提意见

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