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9-08-22 10:15:00来源: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我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主动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努力把武汉打造成全国审批服务最优和营商环境最好城市,为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市领导担任副组长,各区政府、市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市领导分领域包片、各单位分指标负责、各区分区域把守”的工作责任制。二是完善考核办法。建立“标准量化、综合排名、定期通报、末位约谈”的营商环境考核体系,引导各区、各部门认真开展本地区、本部门营商环境自查自纠,每月对各区、市直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开展排名。三是加强督查督办。充分发挥市委作风巡查的职能作用,把工作督办与巡查督办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巡查暗查、走访调研等形式,对发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问题,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进行问责处理。四是制定系列政策。直击当前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通知》、《武汉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方案》、《武汉市深化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专项政策。
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推进审批服务事项对标优化。按照合法合规事项“马上办”、积极推行“网上办”、个人事项“就近办”、复杂事项“一次办”的标准和“办理环节最简、办理时限最短和申请材料最少”的原则,将全市审批服务事项进行“四办”梳理分类,科学细化量化服务标准,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清理审批服务事项中包含的检验、检测、检疫、现场勘察、专家评审、社会听证、集中研究等特殊环节,取消审批特殊环节20%以上;持续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二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提速见效。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全市工业项目施工许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大幅降低;持续推进商事登记改革,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完善一窗受理机制,加快网上服务平台建设应用,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全面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完善房屋交易、税收征缴和不动产登记“一窗联办、集中服务”。三是加快实现“一网通办”。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要求,推动重点领域、高频事项网办快办,拓展网上办事广度和深度;加大电子证照数据归集力度,完善市电子证照应用平台功能,推进电子证照深度应用。四是推进线下服务体系提能提效。推动企业和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只进一扇门”;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的基础作用,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合一通办的政务服务模式。
关于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全力推动这项工作。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管部、中国保监会湖北监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武汉市专利权质押贷款操作办法》(武银营〔2017〕72号),首次建立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仅没有制度性成本,还能得到风险补偿和财政贴息。2018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发放贷款7.02亿元,同比增长32.45%,授信金额达到 18.37亿元,对17家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累计达595.4万元。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将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市财政局等单位进一步研究企业融资便利政策,制订出台新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持续优化武汉营商环境。
关于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国内京、沪、广、杭等地相比,武汉市互联网金融起步相对较晚、规模相对较小。2015年全国集中爆发多起互联网金融领域案件,对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根据国务院部署,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自2016年4月启动,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16个部委以及各地人民政府推进专项整治;目前国家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仍然保持高压态势,要求以清退机构为主要工作方向;待国家层面出台相关行业规范法律法规后,我市将按照职责规范、引导和监督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敦促各类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加强自律管理; 搭建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 完善登记披露、统计监测加大风险监测力度;根据人民银行工作部署,下一步将把互联网金融机构纳入征信系统, 为互联网金融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我市将支持众邦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着力探索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相结合发展的创新模式,鼓励众邦银行提高通过网络获客的能力,拓展业务渠道,引导众邦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申请贷款的便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