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努力打造审批服务和营商环境“江夏样本”
发布时间: 2019-12-09 05:25:39来源:营商专班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
为持续优化全区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江夏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改革工作,对标北京、上海及最优目标城市,全区各指标单位围绕“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材料最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和流程再造,努力打造审批服务最优和营商环境最好的“江夏样本”。
一、创新服务机制,打响江夏政务品牌
江夏区将原有四个园区整合成现在的江夏经济开发区,“定制”开发区制度,研究制定支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九条措施;“强化”开发区服务职能,把主责和主业放到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企业服务、优化环境上来;“打造”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开辟服务直通车,试点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实施开工备案制;探索实施“四水养鱼”和“十抓十不放”经济工作法,配套了招商引资综合奖励办法以及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等多个扶持政策。通过一系列举措打造开发区营商环境,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社会投资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共计减税降费13.4亿元,引导支持银行向企业贷款10亿元以上,建成投用人才公寓1033套,有效缓解了成本高、融资难等企业最需最盼解决的难题。
二、优化审批效能,打造江夏发展速度
江夏区行政审批局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三区战略”精神,聚焦群众和企业切身利益,凝心聚力深化“四办”改革,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创新工程建设审批制度“加速办”、“拿地就开工”模式“提前办”、开展审批“直通车”“靠前办”、1+3+N服务体系“帮代办”、开工备案“容缺办”、智慧江夏平台“一键办”等多项便企便民措施,相关改革举措获得企业和市民一致好评。
江夏区主动申请作为武汉市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试点区,先行先试出台江夏方案,在全省率先搭建“智慧江夏企业一键开办”平台,通过人脸识别注册、网上实名申报、AI自动审核,实现营业执照立等可取;率先推出“5+2”政务服务窗口,市民周末也能办理不动产和临时身份证等业务。自9月23日江夏市民之家试运营以来,公安窗口20多名工作人员累计为市民办件15000多件。
三、强化部门联动,凝聚江夏市场合力
江夏区营商办紧盯市级目标,加大督查督导力度,涉及23项指标的19家单位,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对标先进,自我加压,圆满完成工作目标,为江夏不断优化城市投资环境、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创新了系列举措,改革成效显著。
在江夏市民之家,企业开办专区实现了“一键开办”,“一日办结”;办理建筑许可精简了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登记财产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和交易监管、核税与登记并行办理;用电、用水、用气等办理环节和办理时间大幅压缩等,这些基础性指标的优化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广大群众。
江夏区卫健局正式运营我省首家智能计划免疫门诊,新开发智慧计划免疫系统,所有环节都实行智能化管理,利用GPS定位锁定家医签约服务,推出健康武汉APP网上签约,市民可在APP上查看自己的健康档案、临床辅助检查结果。协和江南医院上线“刷脸就诊”,全程仅需几十秒,挂号不再“排长龙”,在远城区中率先引进超声E成像技术,能够早期发现肝纤维化迹象。
江夏区税务局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开业“一日办”,成功实现“一天拿执照,当天领发票”,推出“容缺办理承诺制”,让纳税人“来一次,全办好”,既提速了涉税办理,又增强了征纳互信。
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新城区中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费网上缴纳,可选免费邮寄方式领取不动产权证,全程可能只用“跑一次”。
江夏区法院成功完成江夏区首次“跨域立案”。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分别作为协作法院和管辖法院,完成了两起案件的“跨域立案”,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出错,大大提高了诉讼效率。
江夏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在军运村首次使用天然气智能远传表。与传统IC卡相比,用户只需在微信或支付宝上输入用户账户信息即可完成天然气缴费,上线“智慧燃气”,换上物联网表,居民在家就能充值缴费。
江夏区住建局实现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全程电子化,“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发照、网上公示”,审批效率提高了50%以上。
江夏区供电公司用上“智慧电”客户端板,让军运村成为武汉首个智慧用电小区。实现用电信息智能采集、监控控制和用电隐患智能预警等功能。
江夏区生态环境局持续推进蓝天保卫战,出台江夏区空气质量细化管控方案,今年前十个月在“拥抱蓝天”行动中综合考核排名全市第一。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下一步,江夏区将以国务院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不断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公平营商环境“高地”,稳固提升江夏经济发展速度。
上一篇: 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授牌
下一篇: “东新模式”助推中国光谷蝶变“天下谷”